第253页


     第二节 萨瓦使华和《布连斯奇条约》、

        《恰克图条约》的签订  


  关于划分中俄在蒙古地区北部边境的国界问题,中
国方面从一六八九年起多次向俄方建议举行谈判,均遭
拒绝,前后拖延了近四十年,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在此期
间,沙俄利用边界未曾划定的状况,不断在边境地区制造
纠纷,继续蚕食蒙古土地。为了防止沙俄进一步侵占中
国北部领土,是两国关系正常化,清政府在一七二二--
一七二四年中俄贸易关系中断期间,仍积极争取通过谈

判解决两国边界问题。因此,一七二四年三月俄方通知
准备遣返边民八十四人时,清政府立即于同年七月特派
一等公鄂伦岱和理藩院尚书特古忒前往边境,会见驻色
楞格斯克负责对华事物的俄国官员朗克,再一次建议两
国就划定边界和引渡越境边民问题订立新约。[1]当时彼
得一世担心中俄边界问题长期拖延不决,将使俄国对华
贸易受到更大影响,加上沙俄同瑞典、波斯连年作战,兵
力和财力消耗很大,不允许再在中国边境搞军事冒险。同
时,清政府在平定噶尔丹叛乱后,逐步加强了蒙古地区的
边防,彼得一世更加不敢轻举妄动。在这种情况下,他
才表示愿意接受清政府的建议,准备派遣使节来华谈判。
一七二五年一月彼得一世病死,他的妻子叶卡捷琳娜一
___________
[1] 班蒂什-卡缅斯基:1619-1792年俄中外交资料汇编,第110页。

第254页
世(一七二五--一七二七年)继位。她根据彼得一世生

前的意图,决定借祝贺雍正帝(一七二三--一七三六
年)登基和宣布她本人即位的名义,派遣一名高级官员来
华进行谈判。同年三月十四日,俄国政府向色楞格斯克
的朗克发出指示,命令他把上述决定通知清政府。[1]

  一七二五年六月二十九日,沙皇政府正式任命萨
.务拉的思拉维赤[2]伯爵为特命全权大使出使中国。
随同使华的有秘书格拉什诺甫,朗克,使团卫队头目布霍
列茨中校,主持边界测绘的宫廷内侍阔留赤甫,帝俄科学

院的测绘员及东正教士等正式工作人员一百二十人,卫
队一千五百名。使团经费共约十万卢布,[3]其中三千卢
布作为贿赂中国官员的“礼品”费。[4]

  一七二五年九月二十五日,沙俄外交委员会向萨瓦
发出四十五条及详尽的训令,商务委员会也于同时颁发
二十条训令,[5]主要内容有以下四点:
___________
[1] 班蒂什-卡缅斯基:1619-1792年俄中外交资料汇编,第113页。
加恩:早期中俄关系史,中译本,第108页。
[2] 全名是萨瓦.卢基奇.萨务拉的思拉维赤-拉古津斯基,萨瓦是中
国的习惯译名。他是波斯尼亚公爵务拉的思拉维赤的后裔,他的父亲从土耳
其辖境逃居拉古札(在今南斯拉夫的杜勃罗夫省内)后,复姓拉古津斯基-
第务拉的思拉维赤(或务拉的思拉维赤-拉古津斯基)。萨瓦曾在君士坦丁堡
经商,兼任彼得一世的秘密代理人,受到彼得赏识,被任命为内廷顾问官。
[3] 加恩:早期中俄关系史,中译本,第108-110114页。
[4] 福斯特:莫斯科人和清朝官员,1969年美国出版,第29页。
[5] 沙俄外交委员会和商务委员会给萨瓦的训令全文,分别见班蒂什-
卡缅斯基:1619-1792年俄中外交资料汇编,第434-455、469-483页,
并参考第114-118页。

第255页
  (一)恢复俄中贸易,缔结通商条约。这是使团的中

心任务。训令指示:俄国使团在谈判中应要求恢复商队
贸易,准许特列季耶科夫商队随同使团进入中国;俄商享
受免税待遇;俄国有权在北京设置商务领事(仍由朗克担
任);准许俄商在中国全境自由贸易,不限人数;等等。为
了实现这些要求,使团应“利用一切手段和一切可利用的
人的帮助”,特别是争取西方国家在华耶稣会士的帮助,
而以允许他们的人员和信件自由通过西伯利亚为报酬。
上述各项要求如此广泛,甚至萨瓦也认为难以实现。他向
外交委员会指出,《尼布楚条约》只规定两国商民可以贸
易互市,并没有允许俄国商人在中国一切地方通行无阻,
俄国的要求必将引起清政府的强烈反对。[1]他还估计中
国不可能接受俄国免税贸易的要求,因为征收商税在任
何国家包括俄国都是理所当然的。[2]此外,训令中还有两
点值得注意。第一,责成使团秘密搜集英、法、荷、葡等国
在广州贸易的情况,包括贸易项目、商品价格、以及广州
北京间水路运输费用等,表明了沙俄同西方资本主义各
___________
[1] 往后的事实证明,萨瓦这种估计是不无根据的。清政府在谈判中
曾对沙俄无限扩张贸易的要求严于驳斥,指出:“俄国人欲在我大清帝国到
处出现,在全国各江河行船,在全国各城市设立领事机构,这怎么能允许
呢”?如果那样,“中国实际上成为你们的中国了”。见班蒂什-卡缅斯基:
1619-1792年俄中外交资料汇编,第131页;福斯特:莫斯科人和清朝
官员,第47页。
[2] 班蒂什-卡缅斯基:1619-1792年俄中外交资料汇编,第471、
475页。

第256页
国争夺中国市场的露骨打算。[1]第二,指示使团调查中日

贸易情况及俄国取道黑龙江与日本通商的可能性。[2]这
就又一次说明,沙俄在《尼布楚条约》缔结后不久,即已蓄
有重新染指我国黑龙江的野心。

  (二)关于划界问题,沙俄外交委员会指示:使团在途
经西伯利亚和在当地逗留期间,应竭力收集有关俄中边
境地区的情报,及早绘制一幅边境地图,“明确指出一切
必须归属俄罗斯的地区”,及其“对俄罗斯帝国有何利
益”,详尽呈报,以作为与中国交涉的依据;在谈判中,“全
权大使应运用一切有效方法,力求延迟划定国界,拖延愈
久愈好,尽可能赢得时间”,以便俄国政府可以接到上述
地图及说明,作出划界的最后决定;必须占领一切有价值
的土地和城市,尤其是金银矿区和战略要地。[3]这说明
沙俄自始便缺乏合理解决两国边界问题的诚意,阴谋通
过划界侵占更多的中国领土。此外,训令还指示使团,在
谈判中应反对中国在额尔齐斯河上建筑要塞,说什么“因
为该河是在俄国领土上”。萨瓦请示说:如果额尔齐斯河
全部在俄国土地上,那么反对是可以的,但如该河上源在
准噶尔领地上,那怎么能反对?对此,外交委员会承认:
___________
[1] 班蒂什-卡缅斯基:1619-1792年俄中外交资料汇编,第119、
479-481页;加恩:早期中俄关系史,中译本,第191页。
[2] 班蒂什-卡缅斯基:1619-1792年俄中外交资料汇编,第119、
页;加恩:早期中俄关系史,中译本,第192页。
[3] 班蒂什-卡缅斯基:1619-1792年俄中外交资料汇编,第436、
447页;加恩:早期中俄关系史,中译本,第111、187-188页。

第257页
“额尔齐斯河上源和斋桑湖是在珲台吉(指策妄阿拉布

坦--引者)的领地上”,但又狂妄地宣称,“女皇陛下禁
止”中国政府在该地修筑要塞。[1]这实际上就是否认中国
在准噶尔地区的主权,侵略野心昭然若揭。

  (三)关于传教问题,训令指示:使团应尽力设法协同
库尔齐茨基主教及其随行教士等秘密进入中国,并请求
清政府允许他们在北京自由居住,主持教务,并“不受限
制地”到中国“其他地方探望自己的教徒”。[2]如不能做
到,可把主教等留在边境,但最低限度使团应设法获得在
北京修建一座东正教堂的权利。

  (四)关于交还被沙俄裹胁赴俄的中国边民问题,训
令指示,除已商定由朗克在边境交还的八十四人外,一概
不予遣返;但若因此影响到有关贸易的谈判,也可另行
考虑。

  除上述指示外,沙俄外交委员会还给使团布置两项
谍报任务:一项是侦察从边境到北京之间的山川形势、物
产资源和各城市设防情况,包括部队数量和武器装备;另
一项是到达北京后,应注意收集当地的军政情报,并调查
中国和邻国之间的相互关系。[3]

  总的说来,萨瓦在扩展商务、宗教势力等方面的任务
________
[1] 雅萨瓦的质疑和外交委员会的答复,见班蒂什-卡缅斯基:1619-
1792年俄中外交资料汇编,第465-467页,“问题第十一”。
[2] 班蒂什-卡缅斯基:1619-1792年俄中外交资料汇编,第454页。
[3] 卡同上书,第456页。

第258页
和伊兹玛依洛夫的任务大同小异,但他奉命必要时可同

中国谈判划界问题,这又和伊兹玛依洛夫的使命有极重
要的不同。不过,这丝毫也不意味沙皇政府甘心放弃既
定的侵华方针。往后的事实证明,它不仅力图继续占有
已侵占的蒙古土地,而且还企图通过谈判攫取更多的中
国领土。

  一七二五年十月二十三日,俄国使团从圣彼得堡启
程,经托博尔斯克等地,于次年四月十六日到达伊尔库次
克。萨瓦在逗留该地期间召重安排了中俄边境地图的绘
制工作。在此以前,西伯利亚总督多尔葛鲁基伊曾遵照
沙俄外交委员会指示,绘制了一份,但萨瓦对此并不满
意。一七二六年五月十一日,他又派遣测绘员分组进行第
二次“勘察”:一组“勘察”伊尔库特河、库苏泊、萨彦岭、叶
尼塞河上游以及阿巴根山脉;另一组“勘察”格尔必齐河
到乌第河以达于海的山区;“勘察”结果应分别绘制详图,
并附关于这些地区的自然地理、人种志以及当地各民族
与俄国的关系的报告。测绘工作限期两个月左右完成。[1]
萨瓦精心安排的这项活动,使沙俄得以编造种种“根据”,

向中国“提出完全有利于俄国”[2]的划界方案。

  在萨瓦一行东来的同时,一七二六年三月五日朗克
派遣秘书把有关萨瓦任全权大使的通知送来北京。在此
以前,清政府已积极准备同俄国进行边界谈判。一七二
________
[1] 加恩:早期中俄关系史》,中译本,第113页。
[2] 同上书,第117页。

第259页
六年二月二十二日,雍正帝颁发谕旨说:“现今鄂(俄)罗

斯国为定边界之故,差使前来。隆科多候伊使到日,即将
定边界之处会同议结”。[1]四月二十八日,理藩院在复书
中宣布派舅舅隆科多和散佚大臣四格前往边境迎接俄国
使臣。九月一日,萨瓦离开伊尔库次克,四日到达离恰克
图十俄里的布尔河,和隆科多、四格相晤。隆科多告知萨
瓦说,本应立即就地进行边界谈判,但因俄使兼有祝贺新
皇登基的使命,因此同意他先去北京。萨瓦要求允许商
队和库尔齐茨基主教随同使团前往。隆科多以未奉谕旨
加以拒绝。九月中旬,萨瓦由四格陪同动身前往北京,隆
科多则留在边境等待俄国使团回来商谈划界问题和其他
事项。[2]

  萨瓦于一七二六年十一月一日至次年五月四日在北
京逗留期间,和清政府代表吏部尚书察毕那、理藩院尚书
特古忒、兵部侍郎图里琛三人[3]会谈三十余次,先后提出
的条约草案共达二十个。双方进行了长时间的争论,[4]焦
点是划界问题。萨瓦遵照沙俄政府力求拖延划界的方
针,最初采取回避态度。清政府方面则坚决要求沙俄停
________
[1] 清世宗实录》,第40卷,第25-26页。
[2] 班蒂什-卡缅斯基:《1619-1792年俄中外交资料汇编》,第124-
125页。
[3] 松筠:绥服纪略,见朔方备乘,第46卷;班蒂什-卡缅斯基:
《1619-1792年俄中外交资料汇编》,第129页。
[4] 班蒂什-卡缅斯基:《1619-1792年俄中外交资料汇编》,第129-
136页;曼考尔:俄国与中国:1728年以前的外交关系,第246页。

第260页
止对中国蒙古地区的侵略,共同划定边界,建立正常的

国家关系。对此,俄国全权使臣一面施展贼喊捉贼的讹
诈手段,反诬清政府窝藏俄国“逃民”,[1]甚至说什么清政
府“侵占”了蒙古阿勒坦汗的土地,而后者“臣属”俄国已
达百年之久,等等;另一方面他又虚声恫吓说,如果不满
足俄罗斯帝国包括通商在内的一切要求,那么,他将不
仅拒绝进行划界谈判,而且将要求“收复”因缔结《尼布
楚条约》而“丧失”的黑龙江地区。[2]察毕那等对这些谬论
进行了严厉驳斥,并指出:俄国窝藏的中国越境边民
数达六千余人,[3]在 《尼布楚条约》签订后,俄国人从中国
蒙古地区夺取大片土地,这些地方理应归还中国。察毕
那等主张俄方必须首先归还沙俄窝藏的中国越境边民和
划定两国边界,然后再商谈贸易和其他有关事项。萨瓦
顽固坚持在其他事项未获协议前,不能考虑划界问题。
双方反复争论,相持不下。

  清政府为了打开谈判僵局,主动在贸易等问题上作
出让步。一七二七年四月一日,双方约定暂不在北京签
订条约,但就原则问题达成初步协议十条,主要是:一、乌
第河地区未定界问题,日后另行议定;二、蒙古地区北部
________
[1] 指一六八八年葛尔丹和喀尔喀蒙古作战时被沙俄诱骗投奔沙俄,
战事结束后又逃回的七个蒙古台吉。参看札尔金德:十七世纪末十八世纪
初外贝加尔西部地区历史片断》。
[2] 班蒂什-卡缅斯基:《1619-1792年俄中外交资料汇编》,第130
页。
[3] 同上。

第261页
边境的中俄国界由两国代表在边境商谈划定;三、中国允

许俄国商队每隔三年自费来北京贸易一次,商队人数限
二百人;四、在两国边境设立两个贸易点,进行经常的贸
易;五、中国允许俄国派遣东正教教士三名来北京,并拨
给地基供俄国人建造一所教堂;六、今后两国越境边民应
按《尼布楚条约》的规定互相引渡;七、两国应接待对方派
来的外交代表,不予阻难,中国理藩院和俄国枢密院(萨
那特)为两国互换文书的机关。[1]从上述协议可以看出,
沙俄在议定边界之前即从中国获得了许多权益,而清政
府希望首先解决的划界问题,实际上仍旧悬而未决。

  萨瓦在逗留北京期间,遵照沙皇政府的训令,曾经同
法国在华耶稣会士巴多明(原名巴雷宁)神父紧密勾结, 
进行了一系列卑劣的特务活动。早在离彼得堡之前,他
即弄到了法国驻俄大使给巴多明神父的介绍信;途经伊
尔库次克时,他用意大利文书写密信,请求巴多明在刺探
情报方面给与协助;到北京后,又与巴多明密谈,确定了
秘密联系的方式。虽然巴多明这时已失去雍正帝的宠
信,但萨瓦通过他买通了深悉内情的清朝大学士马齐。
这个民族败类竟把清政府的有关决策和动向“全部告诉
了萨瓦”。[2]萨瓦后来洋洋得意地报告沙皇政府说:“当我
________
[1] 班蒂什-卡缅斯基:1619-1792年俄中外交资料汇编》,第131页;
加恩:早期中俄关系史,中译本,第115-116页。
[2] 加恩:早期中俄关系史,中译本,第115页。按:萨瓦为此在离京
前曾”答应从边境上给他(马齐)送去二千卢布的礼物“。见班蒂什-卡缅斯
基:1619-1792年俄中外交资料汇编》,第138页。

第262页
在北京逗留期间,通过耶稣会的神父们,并利用礼物,找

到一些善意的人。......在这些人中,现任大学士马齐--
即在我以前的报告中所指的那人--给我很大援助,并
答应今后继续协助我。我通过商队给他送去一千卢布的
皮货作为礼物,并给中间人巴多明神父一百卢布”。[1]恩
格斯曾经指出:俄国实行的是“以收买为基础的对外政
策”,[2]萨瓦的卑劣行径就是一例。

  一七二七年五月四日,萨瓦离开北京。动身以前,他
同巴多明“建立了密码联系”,以便继续获得情报。五月 
二十一日,萨瓦在前往边境途中颇为高兴地报告沙皇政
府说:中国“热望和平”,而且“远不如一般所认为的那样
强大”;两国全权大臣即将在中俄边境签订最后确定的条
约,“看来事情会是很顺利的”。[3]

  六月二十五日,萨瓦一行到达布尔河。当时俄方已在
该地扎营,并以护卫使团的名义“调集了军队”。[4]萨瓦凭
借这支兵力,强硬要求谈判必须在布尔河畔举行,国界也
必须通过这一带地方。清朝使臣对俄方的蛮横态度深为
不满,提议改在苏布赫图举行会议,但萨瓦坚决不同意。
________
[1] 加恩:早期中俄关系史,中译本,第194页。
[2] 恩格斯:〈论俄国的社会问题〉跋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
第508页。
[3] 加恩:早期中俄关系史,中译本,第116页。
[4] 巴布科夫:1859-1875年我在西西伯利亚服务的回忆,第125
页。

第263页
最后中方为了不使谈判夭折,在这个问题上表示让步。[1]

这时,俄方为侵略目的进行的地理“勘察”和地图绘制工
作已经结束,完成了谈判、划界的准备。   

  七月三日,中俄双方在边境继续谈判。中方代表有
隆科多、策凌、四格、图里琛四人。俄方代表以萨瓦为首,
参与谈判的有朗克、阔留赤甫和格拉什诺甫。在谈判过程
中,隆科多要求俄国归还所侵占的大片蒙古土地,态度坚
决,毫不退让。萨瓦一面收买蒙奸噶尔丹,[2]大量窃取中
方的机密情报,一面加紧建造要塞和哨所,将托博尔斯克
的卫戍团调到边境,并且公然以战争相威胁,扬言“俄国
在欧洲的战争已告结束,现在可以把他的注意力集中于
另一方面的边界了”。[3]与此同时,巴多明和马齐也在北
京积极活动,力图劝说清政府让步。雍正帝在得悉边境
情况后,不愿谈判破裂,决定对俄退让,于一七二七年七
月二十六日颁发谕旨,借故将隆科多撤回,改派克什图前
往,与四格、图里琛一起参与谈判。[4]隆科多离开后,因克
什图未至边境,由策凌暂充中方首席代表。他处处对沙
________
[1] 班蒂什-卡缅斯基:1619-1792年俄中外交资料汇编》,第139
页;巴布科夫:1859-1875年我在西西伯利亚服务的回忆,第125-126
页。
[2] 此人系蒙古台吉,一六八八年曾叛逃俄国,和准噶尔头目噶尔丹
不是同一个人。萨瓦密允给噶尔丹终身年金二十卢布,见萨瓦呈外交委员
会报告书。转引自加恩:早期中俄关系史,中译本,第195页。
[3] 班蒂什-卡缅斯基:1619-1792年俄中外交资料汇编》,第139-
140页;加恩:早期中俄关系史,中译本,第118页。
[4] 清世宗实录,第58卷,第14-15页。

第264页
俄表示退让,谈判从此急转直下,迅速按照俄方所提出的

划界方案达成了协议。

  八月三十一日(雍正五年七月十五日),中俄双方签
订界约,因订约地点在布尔河畔,所以叫做《布连斯奇条
约》。条约有满、蒙、俄、拉丁四种文本。代表俄方签字者
为萨瓦和格拉什诺甫,中方为策凌、四格、图里琛。《布连
斯奇条约》规定了中俄中段边界:以恰克图和鄂尔怀图山
之间的第一个鄂博[1]为起点,由此向东至额尔古纳河,向
西至沙毕纳伊岭(即沙宾达巴哈,位于唐努乌梁海地区的
西北端),北部归俄国,南部归中国。“所有山、河、鄂博,
何者为俄属,何者为中国属,各自写明,绘成图说,由此次
两国派往划界各员互换文件,各送全权大臣查阅”。条约
签字后,策凌于十月六日向雍正帝奏报订立《布连斯奇条
约》的经过。[2]萨瓦也将定约经过报告沙俄外交委员会,
并得意洋洋地说:这次谈判成功是由于“隆科多的被召
回,巴多明和马齐所供给的情报,噶尔丹的效力,而最后
则是中国方面因担心事情不得解决而引起的恐惧,以及
布霍列茨手下兵士和俄国所修建的第一批堡垒所造成的
良好效果”。[3]

  《布连斯奇条约》签订后,中俄双方即派出界务官,分
________
[1] 鄂博,蒙古语,是我国蒙古族各部落用以标示牧地界线的石堆,此
处作为中俄两国分界的标志。
[2] 清世宗实录》,第60卷,第22-23页。
[3] 加恩:早期中俄关系史,中译本,第118页。

第265页
组前往恰克图迤东和迤西,划定地段,勘分国界,设立界

标,订立界约。格拉什诺甫会同瑚毕图、那彦泰前往东
部,阔留赤甫会同四格、宝福和额尔布坦前往西部。在勘
分过程中,俄方进一步将一些原属中国的土地划入沙俄
版图。例如,在东部勘界的格拉什诺甫一七二七年十月
二十日向萨瓦报告说:这次划界,将最好的产貂地区楚库
河上游约三百俄里的土地划归俄国,给俄国“带来了好
处”。[1]阔留赤甫在西部勘界的情况大致相同。“这样,
(萨瓦)大使在四十八次会议中未能从中国人那里得到的
东西,已由界务官全部得到了,和蒙古建立了四千俄里有
利而固定的边界,并增加了二百零五户的貂皮纳贡者,得
到了《布连斯奇条约》中没有规定、甚至给大使的训令中
也没有规定要得到的土地。”[2]勘界结果,双方分别订立
了中俄《阿巴哈依图界约》(一七二七年十月二十三日,雍
正五年九月九日)和中俄《色楞额界约》(一七二七年十一
月七日,雍正五年九月二十四日),在东面设置了六十三
个界标,在西面设置了二十四个界标。

  《布连斯奇条约》的签订,为订立两国政治、经济、宗
教诸方面相互关系的总条约准备了必要的条件。一七二
七年十月二十一日(雍正五年九月七日),清政府根据双
方四月初在北京达成的协议和八月底在布尔河畔签订的
________
[1] 班蒂什-卡缅斯基:1619-1792年俄中外交资料汇编》,第147
页。
[2] 斯同上书,第148页。

第266页
《布连斯奇条约》,拟就了这个总条约的草案,经雍正帝批
准后,于一七二七年十一月二十四日从北京把它送达边
境,但萨瓦挑剔其中个别条款与原议“不完全相符”,拒绝
接受。他一面立即写信指示正在北京的朗克与清政府交
涉修改,一面继续在恰克图修筑要塞,加强战备,向中方
施加压力。次年六月,中方送来了经清政府签署的新的
约本,萨瓦阅后没有异议,两国全权使臣遂于一七二八年
六月二十五日在恰克图正式签字互换,这就是《恰克图条
约》。[1]

  《恰克图条约》有满文、拉丁文、俄文三种文本。约文
共分十一款,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一、边界方面,条约第三条作了与《布连斯奇条约》内
容相同的规定,换言之,《恰克图条约》包括了《布连斯奇 
条约》。双方并互换边界地图和关于边界地形的说明。[2]
此外,条约还重申《尼布楚条约》第一条的规定,“乌第河

及该处其他河流既不能议,仍保留原状”,双方均不得占
据这一地区(第七条)。

  二、贸易方面,条约规定俄商“人数仍照原定,不得超
过二百人,每间三年去北京一次”。贸易“均不取税”;除
俄国国家商队来北京通商外,“在两国交界处进行零星贸
________
[1] 班蒂什-卡缅斯基:1619-1792年俄中外交资料汇编》,第154页;
俄国外交部编:俄中条约集(1689-1881),1889年彼得堡出版,第50-
60页,下引约文均据俄文本汉译。
[2] 加恩:新档,第164-165、173-174页。转引自福斯特:莫斯科
人和清朝官员》,第44页。

第267页
易者,可在尼布楚和色楞格之恰克图选择适当地点建盖

房屋”,作为贸易市场(第四条)。一七二八年下半年,俄
国在恰克图建造市场,同时,清政府在紧靠恰克图的中国
边境建买卖城,作为两国贸易的商埠。

  三、宗教方面,条约规定北京俄罗斯馆今后“仅由来
京之俄人居住”。中国协助在该馆内建造东正教堂。除 
原住北京的东正教教士(称喇嘛)一人外,准许补遣教士
三人,来京后居住俄馆,照向例供以膳食。此外,接受六
名俄国学生来京学习满、汉文,居住俄馆,“由俄皇皇室供
其膳费”(第五条)。

  四、关于越境人犯问题,条约规定,“前越界者容其留
于原处,不再归还。嗣后之逃犯,则决不容隐,两边皆应
严行查拿,各自送交边界官员”(第二条)。逃兵、逃犯、越

第268页
境行窃、杀人者和其他逃民按不同情节依法判罪(第十

条)。   

  以上是《恰克图条约》的基本内容。   

  通过中俄《布连斯奇条约》和《恰克图条约》,俄国得
到如下的明显好处:   

  第一,条约在领土方面“给俄国以相当可观的利
益”。[1]沙俄除了把已侵占的我国蒙古土地划入俄国版图
外,[2]还通过划界占领了蒙古地区更多的土地,把贝加尔
湖一带的唐努乌梁海以北的叶尼塞河上游地区都划入俄
国的版图。关于这一点,萨瓦本人和许多沙俄历史学家
都直认不讳。一七二七年九月二日,即在《布连斯奇条
约》签订后的第三天,朗克和使团其他官员向俄国政府递
送一份“证词”,证明《布连斯奇条约》规定的边界对俄国
“极其有利”。证词中说:“现今俄国人在所有县份深入蒙

古境内达数日行程,某些地方甚至达数星期行程之远,目
前已在这些地方顺利地竖立界碑,边界的划分,使俄罗斯
帝国的国土扩大了”。[3]又说:“在许多地方,大量的蒙古
旷地,现已并入俄罗斯帝国”。[4]有些白俄学者如巴夫洛
________
[1] 加恩:早期中俄关系史,中译本,第123页。
[2] “根据俄中两国一六八九和一七二七年和约,承认俄国征服的外
贝加尔地区归俄国所有”。见谢苗诺夫主编:美丽的俄罗斯,第12卷,第

1分册,第168页。
[3] 班蒂什-卡缅斯基:1619-1792年俄中外交资料汇编》,第344
页。
[4] 同上书,第345页。

第269页
夫斯基之流断言
《布连斯奇条约》使俄国丧失了土地[1],
这完全是颠倒黑白。对此,美国学者福斯特指出:“就划
界而论,萨瓦超额完成了他的任务;他保存了训令中认为
必要保存的那些地区。如果说谁有理由对界线表示不
满,那么不是俄国人,而应该是中国人”。[2]十八世纪的俄
国历史学家班蒂什-卡缅斯基写道:“边境居民(指蒙古
边境的哥萨克殖民者)的喜悦是难以形容的,因为他们看
到这个条约(《布连斯奇条约》)不仅没有使他们的各村屯
缩小,相反的更加扩大了,给俄国到来不少好处”。[3]十九
世纪俄国历史学家索洛维约夫也指出:“在布尔河畔缔结
的条约,对俄国是非常有利的”。[4]话说得如此明白,不需
要附加任何解释了。

  第二,俄国不仅恢复了对华的商队贸易,更重要的
是,从一七二八年八月一日开始在恰克图进行的两国边
界贸易,后来得到迅速的发展,给俄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
利益。十八世纪后半叶,通过恰克图进行的中俄贸易占
俄国整个对外贸易的百分之七到百分之九,占俄国对亚
洲贸易的百分之六十七点六。一七六〇年对华贸易的关
税占俄国总关税的百分之二十点四,一七七五年更增加
________
[1] 巴夫洛夫斯基:中俄关系,第23-24、29页。
[2] 福斯特:莫斯科人和清朝官员》,第56页。
[3] 班蒂什-卡缅斯基:1619-1792年俄中外交资料汇编》,第141
页。
[4] 索洛维约夫:俄国通史,第10册,第19卷,1963年莫斯科出版,
第193页。

第270页
到百分之三十八点五。由于恰克图贸易的发展,西伯利

亚城市的人口也迅速增长,到十八世纪三十年代,色楞格
斯克和伊尔库次克的人口分别增加百分之三十七点六和
百分之三十一点二。[1]这在客观上为下一世纪沙俄侵略
我国黑龙江流域准备了条件。

  第三,《恰克图条约》给与俄国东正教以在北京建立
教堂和传教的权利,沙俄的侵略势力从此进一步渗入中
国。关于沙俄利用东正教侵略中国的事实,我们将在下
一章中加以叙述。

  《布连斯奇条约》和《恰克图条约》正式规定了中俄中
段边界(这段边界目前大部分已成为蒙苏边界)。由于当
时两国的实力大体相当,沙俄不能为所欲为,因而条约对
沙俄进一步侵吞蒙古土地的野心起了某种遏制作用。一
七二七年以后,在一百多年的长时间中,东起额尔古纳
河,西迄沙宾达巴哈,漫长的中俄中段边界没有发生过重
大的变动。
________
[1] 以上统计数字分见特鲁塞维奇:俄中通使与通商关系》,第214、
2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