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浪平着 《不朽的光荣 ─ 第二次中日战争史》 第二十四章

时间:一九三八年三月中到同年五月底

从一九三八年的三月二十五日,日军第十师团进攻到台儿庄阵地, 进行到四月七日,日军整个溃败退出台儿庄,总共是十三天十二夜。中、 日两军在台儿庄及附近的阵地之中,进行多重包围与反包围的厮杀, 在台儿庄内,更是到了逐街、逐房、逐门、逐窗的战斗,日军几度增援, 曾经控制了台儿庄四分之三的地区,并且一度准备渡过运河,冲向徐州, 但是华军拼死不退,孙连仲将军亲自下令守城的部队,即使全员战死, 也绝对不能撤退。同时他也将司令部移往前线,表示必要时自己与司令部也将投入战场作战。


hsu州,是中国历史上, 一个地缘战略位置极其重要的兵家必争之地,它位於华北与华中之间的交通枢纽, 也是从黄海进入中原地区的孔道。当时的津浦铁路与 陇海铁路在此交会,大运河也在附近穿过。之前,蒋介石在德国顾问建议之下, 曾在附近构筑国防工事,但是在中日全面的大战之后,日本却犹豫着,是否要进 攻徐州。日本军部在攻占中国首都南京,以及华北的各个重镇之后,国内正在面 临新的政治动荡,日本也在等待一个根本不会发生的事件,中国政府会接受日本 的投降要求,时间对中国的恢复战力极其重要,而日军却因非非之想而坐失良机。

一九三八年年初,日本军部还没有计划进攻徐州的具体计画,并不是日本认为 徐州的战略地位不够重要,而是日军大本营当时还不想陷入中国宽阔战略空间的 泥淖中。可是日本的华北方面军,却有强烈进一步深入中国作战的企图心,希望 军部能够批准它全力出击的愿望。华北方面军的希望是,最好是大本营能增加其 兵力,让它能出动大军,沿平汉线从北而南一直攻到武汉,以切断中国东西两部 的联系。否则至少要攻占徐州,打通津浦线,以联络华北与华中的日军占领区。 因为华北方面军,对於中日全面大战之后的战局发展,有着极强的企图心与极大 的失落感。

原先华北方面军以为,中日的决战,将在河北爆发,华北方面军有充足的准备 ,可以围歼华军,一举迫使中国屈服。但是蒋介石却把决战地点,移到华东,让 华中方面军拣到决战的机会,并且攻占中国首都南京。而华北方面军不但连助攻 的机会都没有,还要抽调两个半师团去支援华中方面军作战。本来华北方面军还 想有些战场的表现,不料一个防苏作战的待命指令,更让华北方面军毫无发挥的馀地 。寺内寿一大将白白看着华中方面军取得攻占南京的重大胜利荣誉,因此是越发 按捺不住, 於是向大本营力陈华北方面军准备深入中国的作战构想。

24.1 会战前日本军方的战略构想

但是当时在日本的大本营中,仍然有着中日战争扩大派与不扩大派的争论。不 扩大派认为,日本已经攻占了中国的内蒙与华北大部分地区,同时控制了中国的 长江三角洲,中国最为精华的地区与战略重镇,都在日军的手中,但是日军规模 已经扩大了三倍,同时将九○%以上的军力,都投入了中国战场(包括关东军在 内),若要继续深入中国,开辟新的作战目标,那么日本真的已经有些难以为继 的压力。

在中国方面而言,一九三七年年底,是中国抗日战争史上,第一个最为低迷的危机时刻。中国在与日本进行全面战争的五个月之后没有向日本屈膝,的确是叫国际社会为之侧目相待,但中国也付出了极其沈重的代价


但是当时在日本的大本营中,仍然有着中日战争扩大派与不扩大派的争论。不 扩大派认为,日本已经攻占了中国的内蒙与华北大部分地区,同时控制了中国的 长江三角洲,中国最为精华的地区与战略重镇,都在日军的手中,但是日军规模 已经扩大了三倍,同时将九○%以上的军力,都投入了中国战场(包括关东军在 内),若要继续深入中国,开辟新的作战目标,那么日本真的已经有些难以为继 的压力。

假如日本还要保持军力对付美苏的话,日本必须要适可而止,至少要暂时的按 兵不动,等待与中国内部的政治变化,然后再进行协商,设法解决与中国战争的 问题。因此徐州是绝对不宜再派兵攻击,此外不扩大派认为,就算是日军能够攻 占徐州,打通津浦铁路,让北平与南京铁路相连,不但对於日军对於中国的控制 力量,所增有限,反而要派出大兵驻守铁路沿线,造成日军战力进一步掉入中国 的泥淖之中。日军若是真的要南北相连,还不如使用海运,又安全,又低廉。

但是在日军扩大派的意见是,经过华东与华北一系列的战争,中国的军力与工 业能力均已残破,所以日本最多只要再派出「几个联队」的的兵力,追击扫荡中 国战场,那么中国只有投降一途。因此攻占徐州,打通津浦铁路,是必要的战场 巩固与扫荡,何况攻占徐州,也有利於日军沿陇海铁路与淮河流域,深入威胁中 国的战略中心武汉。当然照例的是,两派的争论仍没有结论。

由於日本华中方面军的上海之战,的确打得伤痕累累,而攻占南京,又发生狂 暴失控的屠杀军纪问题,因此华中方面军,对於进一步的进攻中国,暂时已经有 些气馁。何况日本大本营正在调查华中方面军,在南京屠杀的军纪责任与问题, 所以华中方面军对於进攻徐州,甚至是武汉等目标,暂时都缺乏积极的兴趣。

军部中扩大派与不扩大派的争论,华北方面军与华中方面军对於继续深入中国 作战不同的立场与看法,使得日本大本营感到问题严重与无所适从。於是在一月 十一日特别召开御前会议,在军事上,决定暂时停止扩大在中国的作战规模,日 军大本营指示华北方面军攻克济南、青岛之后,只能往南建立安全防线即可。华 中方面军则攻克南京、芜湖之后,只能扩大江北的防卫圈,日军在中国战场,没 有奉到新的敕令之前,不得再做战线的扩张。在政治上,日本政府是期待中国内 部因为战力与国力的受创,会导至中国的内斗,甚至会将蒋介石逼倒,因此日本 政府最好暂时的等待中国内部的政治变化。

在中国方面而言,一九三七年年底,是中国抗日战争史上,第一个最为低迷的 危机时刻。因为在华北与华东双线的作战,中国是以血战力拼的方式,勉强的得 到一个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绩,中国在与日本进行全面战争的五个月之后,仍然坚 决的抵抗下去。中国没有在三个月内向日本屈膝,的确是叫国际社会为之刮目相 待,同时日本付出了十几万伤亡的代价,以及几十亿元的战费支出。中日之战对 於日本的人员与财物的耗损,已经超过了日俄战争。

但是同样的是,在中国方面更付出了极其沈重的代价,中国北起内蒙的包头, 包括太原、北平、天津、济南、青岛,南到上海、南京、杭州等重镇,都被日军 所占领了。中国政府主要的工业基地与对外经贸的口岸,都被日军攻占,影响到 中国主要的财政收入关税与盐税,失去了主要的来源。在军事方面,大部分拥有 较为现代化装备的中央军以及地方精锐部队,也都受到非常严重的耗损,需要进 行大量的整补。

日本没有想到,蒋介石居然会回绝日本的和谈条件,因此日本政府在盛怒之馀,干脆在一九三八年一月十六日,发表了不与蒋介石领导的国民政府,进行任何交涉的正式声明


因此,根据熟悉中国军事最高机密与内情的德国军事顾问福尔肯豪森,在一九 三七年十二月三十日,对德国大使陶德曼表示,假如中国军队装备能够得到补充 ,那么他认为中国勉强可以再支持六个月,他建议蒋介石应该接受日本的和谈条 件。而陶德曼大使对中国战力的估计,比福尔肯豪森还要悲观,美国的情报估计 认为,中国的后勤支援,最多只有四个月而已。当时外国驻华的情报与军事人员 ,也都认为,国民政府即将承认失败事实,而接受日本的和谈条件。

日本没有想到,蒋介石居然会回绝日本的和谈条件,因此日本政府在盛怒之馀 ,干脆在一九三八年一月十六日,发表了不与蒋介石领导的国民政府,进行任何 交涉的正式声明,日本政府的意思非常的明显,就是假如中国要想与日本谈和, 那么中国内部必须先将蒋介石推翻,日本为了坐待这个时机的蕴酿与来到,因此 日本举行大本营的御前会议,决定暂时按兵不动,看中国方面将由谁出面来收拾 残局。

但是日本的华北方面军可沈不住气了,特别是西尾寿造所统帅的第二军,更是 觉得不满,因为原先华北方面军认为与华军决战的重点,应该是在第一军主攻的 平汉铁路沿线,因此在津浦铁路作战的日本第二军,是负责右翼的助攻与合围。 不过由於华军主力没有在平汉铁路集结,日本第二军就没有机会展现战力,而更 为意外的是,由於山西的战局扩大发展,造成日本第一军的主力进入山西,协助 第五师团作战,第二军就成为方面军的掌控的预备队兵力,因此不能沿津浦路深 入的攻击华军,只能停留在黄河以北地区待命战备,以防苏联对日军的进攻。

直到华中方面军顺利的攻占南京,冰雪又封住西伯利亚的交通,苏联军队并未 出现集结的威胁,这样日本的第二军才解除预备队的待命状态,因此西尾寿造要 求方面军允许第二军,进攻山东半岛。而在日本原先的对华作战计划中,攻占山 东半岛,也是一个主要的战略目标,因为山东半岛离日本九州只是一水之隔,又 与满州国的辽东半岛遥遥相望,是防苏的战略纵深要地,事实上,在一次世界大 战之后,日本就一直想要接收德国在山东半岛的所有利益,这次日本绝对不能放 过对山东的占领。

24.2 韩复渠不战而弃守山东

所以当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十八日,华北方面军总司令寺内寿一,要求大本营准 许华北方面军,渡过黄河,进攻山东半岛。大本营看到华中作战目标已经接近达 成,苏联军队又没有集结的活动,於是准许寺内寿一派遣华北方面军,渡过黄河 进攻山东半岛,於是寺内寿一下令日本的第二军西尾寿造,指挥日本的两支钢军 ,第五、与十师团越过黄河,进攻山东, 当时指挥第五师团的是板垣征四郎, 指挥第十师团的是矶谷廉介,两人是日本士官学校的同学,交情深厚, 又爱互争锋芒。这两支日军在十二月二十三日渡过黄河,顺利的进入山东, 更不战而攻克济南之后,立刻分兵二路,第十师团沿津浦铁路南下,第五师团向胶济铁路东 进,形成一个钳形攻势。

当时中国方面在山东最高的军政长官,是前西北军中首席战将韩复渠,他在一 九二九年,中原大战爆发之前,背叛西北军而投效中央,由於韩拥有强大的兵力 ,因此国民政府就地招安,让韩出任山东的最高军政首长,由於韩拥兵自重,日 本又把山东视为国民政府不得直接干预的地区,韩复渠在山东,可以说是处在半 独立的状态,政策立场经常游走在日本与国民政府之间,经过多年的经营,韩复 渠已经累积了可观的实力,这时韩复渠出任第五战区的副司令长官,以及第三集 团军的总司令,统率三个军的兵力,待命防守山东。

韩复渠本来对於国民政府的号令,就是经常采取应付与利用的立场,他一直不 脱军阀割据的心态,他认为无论中日之战的结果,是由谁当政,自己拥有实力才 是最为重要,因此当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后,他尽量的设法保持实力,以坐山观 虎斗的心态,避免卷入战端,只在河北山东交界的地区,对日军进行过侧击,得 手之后立刻又退兵。

日军在十二月中旬开始对山东发动攻势,韩复渠未经抵抗就下令部队后撤,使得日军如入无人之地,顺利的渡过黄河,韩复渠自动放弃济南、日军在无抵抗状态下,於十二月二十六日顺利的占领济南。


在韩看来,蒋介石在华北失去了河北与山西,在华中失去京沪地区,中央军的 精锐部队几乎耗尽,这正是自己保存实力,在关键的变局,发挥权力制衡的重要 时刻,因此韩并不积极的在山东进行布防备战,反而是在山东进行大量的搜括, 将可以带走的各种资产,全都先运往河南的南阳,然后自己指挥部队,一路退却 待机而动。

日军在十二月中旬开始对山东发动攻势,韩复渠未经抵抗就下令部队后撤,使 得日军如入无人之地,顺利的渡过黄河,韩复渠自动放弃济南、日军在无抵抗状 态下,於十二月二十六日顺利的占领济南。西尾下令日军第五师团沿胶济铁路, 急攻烟台与青岛,日本的海军陆战队也在青岛登陆夹击,而第十师团沿津浦铁路 南下,追击韩复渠撤退的主力部队,因而指向鲁南,逐渐逼进徐州北部。

虽然韩复渠一再的接到第五战区李宗仁的军令,甚至军委会蒋介石的急电,要 求韩务必在津浦路沿线的战略要地,进行防御作战,绝对不可不战而退。但是韩 复渠竟然完全置之不理,一路的不战而退,让日军喜出望外的一路追赶,因此在 山东作战的日军认为,中国军队的战斗意志已经崩溃,蒋介石失去了号令部队作 战的权威。

韩复渠的公然违抗军令,大摇大摆的率军大撤退,造成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 仁的震怒与恐慌,因为韩完全不予抵抗,就让日军轻易的就穿过山东全境,直逼 第五战区的司令部徐州,如果不能制止韩复渠的这种公然抗命的行为,李宗仁如 何还能指挥第五战区的其他部队作战?

而蒋介石也看到韩复渠的这种作法,会造成整个中国军队的抗日意志瓦解,於 是在一九三八年一月十一日,在开封召开紧急的战区军事首长会议,决定以军法 审判韩复渠,由军统局干员在会场逮捕韩复渠,送到武昌进行军事审判,结果以 抗命与率军逃亡罪枪决韩复渠,蒋介石的这个果决的行动,重振了低迷的军心与 士气。(韩复渠在法庭上大胆抗辩,丢掉济南有什么罪?蒋介石不也丢掉南京, 幸好蒋介石在极端不利的状况下,仍然在南京布阵迎敌,否则假如蒋介石不战而 弃守南京,别说韩不服,其他各路诸侯都有样学样,蒋介石何以号召军民,继续 抗日?)

虽然韩复渠连续的不战而退,使得日军顺利的深入鲁南,兵锋直接威胁徐州, 日军的大本营却严令华北方面军,不得越过临城、枣庄与临沂的禁制线(刚 好在台儿庄北面),但是一路势如破竹的第五与第十师团,却 恨不得一举直捣徐州,攻占第五战区指挥部,日军根本就不相信华军会认真的反抗 ,更别提是否会发生孤军深入,而受到华军包围的问题。不过他们也不敢公然的违 背大本营的军令,只有在鲁南暂时勒兵观望。

24.3 第五战区的战略部署

这时第五战区的司令长官李宗仁,的确有其胆识过人之处,因为华军在南京撤 守之后,战力与士气都处於低潮时刻,战区内受李宗仁指挥的,只是一些装备与 战力都低的地方部队而已。不过在蒋介石接受李宗仁等将领的建议,以军法处决 韩复渠,将山东的部队交给孙桐萱指挥之后,李决定运用战区内的军队,采取主 动反击、南守北打的战略指导方针,这样才能诱使日军陷入战略被动的状态,而 让中国部队能够恢复作战意志。

蒋介石与德国军事顾问对於华军的作战方式,提出改进的措施, 要求华军的作战,必须尽量地机动与灵活,减少与日军正面的交火, 多多利用中国宽阔的战略空间,进行后退包围的作战方式


特别的是,中国再生战力恢复之快,也超乎所有军事专家的估计。孔祥熙在欧 洲的活动,大有成效,他成功的争取到欧美民生用品与军火供应合约,并且在国 际军火市场中,也买到大量的装备,令千方百计要想切断中国外援的日本政府, 为之气结,加上苏联适时地提供了飞机与军火给中国,这些支持作战与民生的 物资,源源不绝的大量运到香港,湛江、河内、新疆,然后转运到中国的各个战 区,开始补充中国部队的作战所需的装备。而中国内部也开始搬迁一部分的军火 与民生工厂等设备,到大西南的抗战基地,进行生产,此时购自欧洲以及来自苏 联的作战飞机,也很快的成军作战。

而从京沪战场退到安徽与江西的华军部队,虽然重装备全失,人员死伤的数目 也很大,但是这些部队仍然保持着极强的民族主义精神,并且誓为战死的战友复 仇,在得到人员与装备得到部分的补充之后,以克难的精神,又开始重新的恢复 战力。蒋介石与德国军事顾问对於华军的作战方式,提出改进的措施,要求华军 的作战,必须尽量地机动与灵活,减少与日军正面的交火,多多利用中国宽阔的 战略空间,进行后退包围的作战方式,并且为了增加日军维护补给线的沈重负担 ,各种的敌后游击战,更是开始有系统的展开。

这时蒋介石不愿日军就此盘据华北与华东的精华区,而要准备继续的诱敌深入 ,以进一步的消耗与分散日军的战力,蒋介石看到,若是能先将日军的主力,朝 向津浦铁路方向吸引移动,是可分散日军的兵力,并且增加武汉地区部队的整编 时间,因此蒋介石下令第五战区部队,对於在山东的日军,进行一系列的反击战 ,同时设法守住淮河以南的防线,以南守北攻的战略,来因应一九三八年年初的 战局。

由於日本华中派遣军在京沪会战中的战力消耗极大,同时又因军纪问题,正在 面临改组的命运,因此对於继续深入攻击中国军队的意愿不高,不过在攻占南京 之后,基於守江必须先守淮的战略观点,派出第十三师团,渡江沿津浦路北上, 扫荡淮河以南的华军,北上的日军在渡过明光河之后,就遭到李宗仁指挥的广西 与东北军队的逐次伏击,与后退包围的作战。

日军第十三师团一路上遭到相当严重的损失,虽然最后在一九三八年一月二十 日攻占蚌埠,但是日军已经无力渡过淮河而继续的北上。而日军十三师团遭到华 军顽强抵抗以及灵活反击的情报,竟然没有受到日军指挥系统的重视,因为这是 一个非常重要的情报指标,代表华军的作战意志仍然旺盛,同时作战方法也大有 改进。

一九三八年二月十三日,日本大本营下令撤消华中方面军所有的战斗序列,包 括上海派遣军以及第十军的组织, 另外改设华中派遣军, 由俊六大将出任司令官。 这代表大本营对於松井石根无法控制部队的烧杀掳掠,严重败坏日本军纪的集体严惩, 松井石根虽然立下击溃上海华军,以及攻克中国首都的大战功, 但是不但并未获得高升与重用,反而从此退出现役,显见日军对於南京大屠杀是 相当的知情的,甚至参与连战斗序列的番号,都予以撤销,但是日军大本营对於 参与南京大屠杀的将领,也无可奈何。

蒋介石眼看日本的华中部队,正在遭到改组与整肃,因此判断华中方面军在短 期内不可能会有重大的作战任务,因此下令李宗仁,放胆的在北线的鲁南地区, 对日军进行各种的反击战,以诱使华北方面军大胆的轻进南下。而日本的第二军 对於自己在华北战场,一直没有机会充分地发挥战功,加上它在进攻山东之后, 华军根本就不战而退,因此日本第二军显出相当的焦躁与轻敌。

在山东的日军部队,一再的受到华军反击之下,又遭到不少的损失,自然怒不 可遏的要对华军进行报复。因此第二军旗下的第五与第十师团,要求华北方面军 允许他们向南攻击华军在鲁南的基地。华北方面军同意第二军进攻扫荡的建议, 也认为日军不能画地自限遭到华军一再的反击,因此向大本营争取到给予第五与 第十师团攻击鲁南的许可。不过大本营仍然划出日军南下的禁制线,不得超过临 城到临沂的前线,因此第五与第十师团在奉命出击之后,立刻朝向徐州北部,形 成左右两翼的钳形攻势。

特别是日本第五师团在中国的战场,可以说是闷了一肚子的气,从在华北的南 口开始,经过平型关、忻口作战,不但非常不顺利,而且损失很大。就连进攻青 岛的任务,也落在海军陆战队之后,造成日本的海陆两军,差点没有在青岛爆发 枪口相向的冲突,最后还是惊动了大本营,才摆平这场自家人的海、陆阋墙之争 。加上第五师团还不断地受到华军的反击而遭损失,因此在接到可以南进还击的 命令之后,立刻率军往南猛攻,完全没有考虑可能孤军深入的危险。

24.4 临沂序战

李宗仁抓到日军南攻的战争时机之后,立即派遣庞炳勋部,先在临沂建立防御 阵地,以诱敌深入,先挡住日军第五师团的正面攻击,然后迅速调派张自忠将军 的第五十九军,兼程驰援临沂。张自忠治军一向刚烈严明,在冀察政务委员会任 职期间,与日本人进行各种的周旋,曾受到不少的怀疑、批评与委屈,因此张在 从北平脱困,重掌握兵权之后,对日作战就特别的勇猛。

张自忠部此时远在淮河流域一带,但是在接到命令之后,立刻最快的速度, 兼程向临沂方向增援,由火车将五十九军运到距离临沂还有一百八十公里的峄县。 此时日军也掌握到张自忠部的动向,但是日方估计,五十九军最快也要三天的时 间,才能从峄县赶到临沂,所以日军认为可以抢先击溃在临沂弹尽援绝的庞炳勋部, 然后再以逸待劳地反击张自忠部,因此日军估算张自忠部不但不能及 时赶到临沂成为救援军,反而成为送上门来的「找死军」。

但是张自忠却率领五十九军进行日夜并进的急行军,这是吃苦耐劳与豪气干 云的西北军特质,在军长的一声令下,竟然能够在一日一夜之内,提前赶到临沂。 因此五十九军在敌方完全没有预备的状况下, 就有如从天而降般地猛攻日军第五师团背侧,庞炳勋部更是将士用命地从阵地反击, 日军绝对没有想到华军竟然会进行这种内外夹 攻的拼命打法,因此在三月十四日到十八日的临沂决战中,日军第五师团遭到极 其惨重的损失(师团长板垣仅以身免,其私人物件都被华军掳获), 造成日军部队已经无法继续支撑作战,只有先撤退回莒县以困守待援。 (当时日军虽以超过一百多辆的卡车,满载阵亡的日军尸首匆促地奔逃, 但战场上仍然遗留了不少的死尸。日军一向非常重视同袍尸首的处理, 不是危急到没有办法,通常都会设法带回焚化,将骨灰带回日本。)

张自忠的援军,以急行军的速度,有如从天而降般地猛攻日军第五师团背侧, 庞炳勋部更是将士用命地从阵地反击, 日军绝对没有想到华军竟然会进行这种内外夹攻的打法,日军第五师团遭到极其惨重的损失, 造成部队已经无法继续支撑作战


正当日军第五师团因为大胆轻进,而在临沂遭到华军围攻之时,日本的第十师 团,也同时在左翼沿着津浦铁路南下,形成对徐州的左翼攻势,并牵制攻击第五 师团右翼的华军。三月十四日,日军第十师团先进攻滕县。面对日军左右呼应的 钳形攻势,李宗仁所指挥的兵力有限,他优先将部队东调救援临沂,左翼西线只 有先调川军一二二师王铭章部在滕县进行抵抗。李宗仁一方面急电蒋介石,请求 派出驻在河南东部的中央军汤恩伯第二十军团,驰援华军左翼,蒋介石立刻答 应。

但是由於华军的运动速度太慢,又被日军阻挡在临城,使得救援滕县的时间还 是迟了,王铭章部的川军,无论在人数、装备与火力,都与日军相差过於悬殊, 在遭到日本第十师团强大火力猛攻,以及空军的协同攻击之下,川军奋勇血战, 但是整个被日军优势炮火猛轰,整个阵地化为灰烬,三月十七日,阵地被日军突 破,师长王铭章力战身亡。但是滕县之战,为李宗仁的调兵遣将,争取到宝贵的 时间。这时孙连仲的第二集团军,已经赶到徐州,立刻在徐州北部的台儿庄阵地 ,进行布防,而汤恩伯的部队,也渡过大运河,开始与南下的日本第十师团,进 行接战。



日军第十师团的指挥官矶谷廉介中将,根本就不把华军的兵力放在眼里,他所 率领的第十师团,是一支重装备的机械化部队,又拥有空军协同支援作战的能力 ,他在攻占滕县之后,又攻克临城,这是日军大本营给华北方面军的南下禁制线 。 但是矶谷判断李宗仁手边的部队不足, 可以调动的部队, 已经先在右翼与板垣的第五师团缠上了, 所以他决心大胆深入,越过临城与枣庄前线,准备直捣徐州, 一举攻占华军第五战区司令部,好为自己建立一个显吓无敌的战功, 所以他命令第十师团继续全速南下,根本不接受大本营设给日军在鲁南作战的禁 制线。

这时候,鲁南战局的重心,移到左翼的津浦铁路,矶谷的部队原本可以沿着津 浦铁路,由济宁南下,直接冲向徐州, 但是矶谷在得知右翼的板垣部受到围 攻的重创,以及孙连仲部又在东边的铁路支线,向日军发动诱敌攻击,因此造成 矶谷的部队,先向东旋转,再向南沿着铁路支线顺势攻击。三月二十五日,日军 第十师团已经进攻到台儿庄的华军阵地。矶谷认为日军只要攻占台儿庄,渡过运 河,就可以直指中国的第五战区司令部徐州,同时也可以减轻左翼第五师团所受 到的压力。

在攻击上,孙连仲的第二集团军是一支战力旺盛的队伍,在阵地防守上,更是会进行决死抵抗的部队。


但是矶谷低估了孙连仲部作战的韧性。第二集团军从卢沟桥事变之后奉命驰援 华北战场,在与日军几次的大型接战之中,都表现得可圈可点,在攻击上,孙连 仲的第二集团军是一支战力旺盛的队伍,在阵地防守上,更是会进行决死抵抗的 部队。因此李宗仁要求孙连仲部在台儿庄附近布下袋形的防御阵地,以吸引日军 的攻势,然后下令装备与火力较隹的汤恩伯第二十军团,在外围进行运动战,当 日军的攻势在台儿庄受到阻挡之后,立即设法由外线进行包围,攻击日军的背侧 ,形成以内外夹攻的方式围歼日军。

24.5 台儿庄血战十三天重挫日军

当时孙连仲在台儿庄的口袋阵地的部署,是以三十一师池峰城部,防守台儿庄主阵地, 三十师与一一○师在台儿庄以西,二七师与独立四十四旅在台儿庄以东,分别建立阵地。 这样日军一旦攻入台儿庄,就会陷入华军的口袋阵地之中。此时, 蒋介石也充分地掌握到这场作战的重要性,於三月二十七日,亲自率领军委会的高级参谋白崇禧与林蔚等将领, 前往徐州视察战局,并且设法调动所有能够动用的部队,前往徐州的第五战区增援, 准备给予孤军深入的日军重大的一击。

这时日军却对於华军在台儿庄的布阵,缺乏真正的情报掌握, 还以为只要日军运用优势火力狠打,华军就会溃败。 蒋介石特别将将刚刚到手的一五五公厘巨炮以及反坦克炮,运到台儿庄前线作战, 甚至出动空军,炸射日军(数量当然极其有限,巨炮只有九门而已,飞机也只出动了几个架次), 但是这对於华军而言,帮助实在极大,因为华军面对日军优势的火力与坦克的打击, 几乎是束手无策的挨打,现在有了可以让日军遭到压制的火力,士气大振, 华军先后击毁日军几十辆攻坚的坦克,因此得以守住台儿庄的阵地。

汤恩伯眼见矶谷把日军一波波的投入台儿庄战场,正是李宗仁所期待的口袋战术运作。 汤恩伯的部队就是负责收紧口袋,切断日军补给线的主力, 只要日军补给线一旦遭到切断,所有在台儿庄作战的华军, 立刻就会蜂涌而出的进行里外合击


台儿庄的血战,从一九三八年的三月二十五日,日军第十师团进攻到台儿庄阵 地,进行到四月七日,日军整个溃败退出台儿庄,总共是十三天十二夜的血战。 中、日两军在台儿庄及附近的阵地之中,进行多重包围与反包围的厮杀,在台儿 庄内,更是到了逐街、逐房、逐门、逐窗的战斗,日军几度增援,曾经控制了台 儿庄四分之三的地区,并且一度准备渡过运河,冲向徐州,但是华军拼死不退, 孙连仲将军亲自下令守城的部队,即使全员战死,也绝对不能撤退。同时他也将 司令部移往前线,表示必要时自己与司令部也将投入战场作战。

正当中日两军在台儿庄进行阵地争夺的殊死战之时,在台儿庄北部外围的战线 上,正是汤恩伯部伺机而动的机会,他眼见矶谷把日军一波波的投入台儿庄战场 ,正是李宗仁所期待的口袋战术运作。汤恩伯的部队就是负责收紧口袋,切断日 军补给线的主力,只要日军补给线一旦遭到切断,所有在台儿庄作战的华军,立 刻就会蜂涌而出的进行里外合击,准备把日军予以围歼。三月二十八日,汤恩伯 下令部队开始对深入台儿庄的日军,进行合围。

直到这时候,矶谷廉介才大惊失色地发现,自己的部队,已经深陷华军的包围 之中,在台儿庄附近的阵地,华军攻势异常的勇猛,日军部队已遭华军的分割攻 击,情况对於日方非常的不妙。在这种危急的状况下,矶谷只有向华北方面军发 出求救的电文,华北方面军是绝对没有想到南侵的日军,在大胆的越过禁制线之 后,无论是左右两翼的部队,竟然双双的都遭到败仗的打击。而日军大本营更是 对於华北方面军不听号令,深入华军阵地,遭到包围而感到震怒,但是却不得 不追认事实,要设法支持深入华军阵地的日军。

先前在右翼板垣的第五师团部队,败退到莒县, 在得到酒井旅团的支援,正准备向临沂进行反攻,同时由於李宗仁低估日军在右翼的威胁, 突在三月二十日,抽调张自忠部向东支援台儿庄战斗。 当张自忠部队刚刚向东调走, 日军的板垣师团就立刻反扑临沂,差点击溃华军阵地, 张自忠只有发挥在战场的独断指挥判断,直接向军委会请示,而又将部队紧急回防临沂。中日双方的军队正在临 沂打成难解难分之际, 日本另外的援军本支队 由青岛赶到,板垣认为这是报仇良机, 准备非在临沂大破张自忠部不可。

但是这时在左翼矶谷第十师团已经面临被围歼的危机,因此日本华北方面军越 级直接指挥本支队, 命其不得投入临沂作战, 立刻要以全速向西转进,以解救矶谷的部队, 板垣力争无效,三月二十九日, 本支队奉令以急行军方式脱离临沂向西转, 经向城朝台儿庄阵地急攻,日军一下子就冲到汤恩伯部的侧背, 这下子差点把汤恩伯部给反包围起来。因此汤恩伯当机立断地重新打开 口袋,命令五十二军向东移动, 让本支队进入台儿庄战场。由於本支队奉十万火急的军命救援矶谷, 没有注意到汤恩伯部的移动,以为自己已经打通矶谷部受困的危机。 受困的日军在得到支援之后,立刻发动逆袭,台儿庄各处阵地都遭到日军强烈的反攻, 孙连仲部陷入苦战之中。

李宗仁在四月七日下令所有参战的华军,掌握日军溃退的战机,全力反击扫荡。一时之间在鲁南地区,华军是四面合击,日军是拼命地奔逃,日军死亡的人数超过一万六千人,是日本皇军自明治维新成军以来,在战场上最大的一场败仗。


这时候李宗仁也大感意外,不知汤恩伯为什么没有顶住日军的增援部队,而让 在台儿庄的华军受到极大的打击,因此他急得亲自找蒋介石,要汤恩伯部立刻再 投入战斗。蒋介石也了解战局变化的严重性,假如孙连仲部的阵地被日军击溃, 使得日军攻克台儿庄,那么第五战区的整个局势将会一败涂地。因此他立刻亲自 以电话找到汤恩伯,叫汤部立刻投入战斗。这时候汤恩伯的部队,已经在日军的 后侧方,掌握到攻击的优势,在蒋介石亲自的严令之下,立刻下令部队分成三路 ,猛攻日军,这时候支援台儿庄的日军才发现,原来自己又落入华军的再包围之中。

四月六日, 本支队发现情势对自己不利,为了避免自己的部队遭到华军 的围歼,因此立刻决断地独自向北撤退,而在台儿庄指挥作战的日军濑启谷部, 眼见日本援军突然后撤,而华军又再度合围,知道假如日军再恋战下去,恐怕会 全军覆没,因此只有当机立断,烧毁所有的重装备与补给,然后全力突围而逃。 而李宗仁在四月七日下令所有参战的华军,掌握日军溃退的战机,全力反击扫荡 。一时之间在鲁南地区,华军是四面合击,日军是拼命地奔逃,日军死亡的人数 超过一万六千人,是日本皇军自明治维新成军以来,在战场上最大的一场败仗。

24.6 徐州会战

日军在台儿庄与临沂所遭到的挫败, 不但震动了华北方面军,更让日本的大本 营感到震惊。日军大本营根本没有料到华军竟然能在战局最为低迷的时刻,会如 此快速的凝聚战力,对日军展开诱敌深入的包围作战,而且获得如此优异的战果。 毫无疑问的,日本皇军终於遭到建军以来的第一场重大的败仗。

这时候,日军大本营已经无法再考虑战略上深入与分散的问题了, 日军必须立刻设法击败华军,以挽回「皇军无敌」的声誉。


这时候,日军大本营已经无法再考虑战略上深入与分散的问题了,日军必须立 刻设法击败华军,以挽回「皇军无敌」的声誉。同时日军大本营掌握到中国正在将超 过六十个师的部队,源源投入徐州战场的情报。这是蒋介石是希望李宗仁能够掌 握胜利的战机,扩大战果。因此日军大本营匆促的在一九三八年四月七日决定, 下令在中国的所有日军部队,不惜一切代价,发动徐州会战,一定要在徐州捕捉 到华军主力,予以围歼。

日大本营以八十号大陆命,发出徐州会战的作战命令,动员华北方面军、华中 派遣军的主力,投入这场战斗。同时还下令关东军派军支援,由於华北方面军司 令官寺内寿一大将, 与华中派遣军俊六大将的位阶平行,谁也不会接受对 方的指挥,因此只有紧急派遣大本营的作战部长桥本群少将,率领参谋本部的参 谋军官,在济南成立大本营派遣班,组织包括华北与华中日军的参谋军官,进行 徐州会战的作战协调工作。

当然负责徐州会战的日军,是由华北方面军担任主力攻击,由於蒋介石同时在 山西南部发动华军的牵制作战,使得日本华北方面军在山西的部队一再地告急, 无法抽调更多的部队参战,因此由关东军抽调的部队,直接支援华北方面军的徐 州会战。华北方面军立即整补第五与第十师团部队,在台儿庄北方附近的阵地, 进行诱敌拘束的作战,以吸引华军的继续攻击。

然后日军以主力第十八师团,配合关东军的第三、十三两个混成旅团的精锐, 沿津浦路的济宁南下,进攻徐州西部。并以第一军的第十四师团,由荷泽渡过黄 河,准备在远方截断陇海铁路向西的交通,在一一四师团抵达战场之后,立刻接 防第十师团,由第十师团参加第十八师团围堵华军西方撤退的通路。大本营认为 徐州是华北方面军的战区,因此规划由华北方面军的部队攻占徐州。

李宗仁此时缺乏旺盛的企图心,不敢利用稍纵即逝的战机,运用优势的兵力,对日军残部,进行加强的猛烈打击


而华中派遣军则负责由南向北进攻,第十三与第九师团强渡淮河,北攻徐州, 主力是指向经由宿县,而扑向徐州西方的陇海铁路要站砀山,准备和华北方面军 的主力在此会师,以达成切断华军西撤通路、在徐州附近围歼大量华军的战略目 标,而华中派遣军为了争功,特别又增派第三师团以及两个支队北上,直逼徐州 ,此外,日军又出动陆战队在登陆连云港,日军对於徐州,进行了三面包围,并 且急攻徐州的西部,日军的作战计划是非常的明显,就是要以南北夹击的作战方 式,将作战的重点放在截断华军与西方连络的交通补给线,然后在徐州西方,成 功的围歼蒋介石刚刚完成整补的华军。

蒋介石对於华军在徐州的作战,几乎是动员一切支援的力量,放手给李宗仁运 作指挥。在华军不负众望的取得台儿庄作战胜利之时,蒋介石认为这正是掌握战 机,扩大痛击日军的机会,因此将手边能够用上的部队,都调到徐州战场,在最 高峰时达到三十四个军,八十九个师,总兵力超过五十五万人。蒋介石并且一再 的去电,要求李宗仁,大胆用兵,彻底扫荡战场,并且攻击受困待援的日军,打 击前来援救的日军先头部队。



但是此时李宗仁却一味的敷衍蒋介石,将五十万大军在徐州附近像排兵棋般的安顿起来, 既无强烈攻击的企图,也无认真扫荡的动作,李宗仁此时缺乏旺盛的企图心[1], 不敢利用稍纵即逝的战机,运用优势的兵力,对日军残部,进行加强的猛烈打击, 一直等到日本的大军源源到达徐州外围,对华军形成南北夹击的态势, 李宗仁在五月十七日才一声令下,整个司令部与所有华军全部西撤。 此时掩护撤退的是由张自忠与刘汝明部担负重任,刘汝明部在萧县一带伏击日军第九师团的北上, 对日军造成重大伤亡。由於华军掩护得法,撤退的决断又十分的清楚, 所以大军能够顺利的退出日军的包围。五月十九日,日军的华中派遣军的十三师团部队, 首先攻入徐州空城,又令一心想争功的华北方面军大感挫折。

李宗仁是独断决定由徐州撤退之后,才告知蒋介石这个决定的, 而蒋介石仍要求李宗仁,至少能够率军从徐州由东向西攻击日军, 蒋则亲自到郑州指挥部队,由河南向东攻击日军。但是李宗仁根本不理会蒋介石的命令, 只下令全速的撤军,日军虽然布下天罗地网,要想在徐州西方的附近,捕捉华军主力, 但日军判断华军的撤退路线,只能经陇海铁路向西退却, 因此南北进兵的日军主力会师计划,都是以截断陇海铁路, 防止华军向西方撤退为首要目标。但是当时的华军多数是由西南方向,绕过日军的背后, 以化整为零的方式,退出战场,日军虽然攻击到一些分散的队伍, 但是却没有包围到华军的主力部队,日军的整个徐州会战攻击,可以说是扑了个空。

虽然日军没有在徐州附近完全合围华军的作战,但是日军却没有放弃这个企图 ,日军的第十四师团渡过黄河的目的,就是在陇海铁路的更西段,对逃出徐州包 围圈的华军,进行再攻击。但是蒋介石在接应李宗仁部队西撤的作战中,也有准 备,当时蒋介石特别把中国唯一的一支德式装甲机械化二○○师,以及二七军桂 永清部, 都调到开封以东, 交给第一兵团指挥官薛岳掌控[2] 。蒋介石原本希望李宗仁能够动用充裕的兵力,由东向西, 攻击日军包围圈的侧后方,而由薛岳指挥大军由西往东攻击,两军能够成功的会师。

24.7 围攻土肥原师团

但是李宗仁不能配合,就仓皇的放弃徐州,五月二十日,薛岳东进的部队刚好 碰上了渡河南下的土肥原贤二第十四师团,因此薛岳立刻就进行围歼土肥原的部队准备,

土肥原作梦都没有想到,自己原来是要包围华军的,竟然会被华军所包围, 但是由於补给线遭到切断,自己陷在华军的攻击圈中,因此整个战斗差点失控。

下令六四军、七四军为东路军,七一军与二七军为西路军,预备采取东西夹击的打法。 但要想吃掉土肥原的部队并不那么简单,因为日军第十四师团是日军一支机械化甲种师团, 拥有装甲坦克以及机动的巨炮,是日本第一军驰骋华北的先锋军。 不过薛岳决心要拿下土肥原的部队,在兰封与仪封之间,华军包围了孤军深入的土肥原部, 两军一路的进行阵地争夺激战,土肥原的后方补给线被华军切断。

日本华北方面军闻讯也是大惊失色,担心第十四师团会出现「第二个台儿庄」的败绩 ,因此以空军全力支援第十四师团作战,并且进行大量的空投补给,土肥 原作梦都没有想到,自己原来是要包围华军的,竟然会被华军所包围,但是由於 补给线遭到切断,自己陷在华军的攻击圈中,因此整个战斗差点失控。

但「中国通」土肥原究竟是一个厉害的角色,临危不乱,竟然大胆地把主力向 西突击,猛攻兰封。(当时多支日军部队都在东方的徐州追击撤退的华军)。以 最隹装备的部队防守兰封的桂永清部,根本没有料到受到包围的土肥原部会向西 攻击。因为按照常理推断,土肥原部应该向东突围,以与在徐州外围作战的日军 会师,桂永清一时竟然慌了手脚,将自己的主力南移,改以龙慕韩八八师守兰封 。土肥原部是发动死里求生的反击,攻势极猛,八八师眼看桂永清都不愿接战, 他的部队更不是对手,因此在遭到日军猛攻之后,没有死守兰封就撤退。这样一 来,土肥原突破了华军的包围。

薛岳大怒,要求蒋介石立刻查办作战不力的将领,结果八八师长龙慕韩被枪决 ,桂永清被撤职,薛岳重新部署华军,继续围攻土肥原部,七十一军於五月二十 七日再度攻克兰封,而将土肥原部再度的围困。但是整个战局已经有了改观,日 军的主力在扫荡徐州之后,开始自西追击,一方面是解土肥原部的包围,一方面 是要追击更多的华军部队。而奉命据守归德的第八军黄杰,却在日军的攻击下, 很快的丢掉阵地,造成日军向西急进的态势,这时候华军不但不能围歼土肥原部 ,反而要担心自己被日军所包围了 [3]

日军对於徐州会战没有捕捉到华军主力,可以说是万分的恼火,加上土肥原部 两次被华军围攻的告急,更是让皇军脸上无光。日本华北方面军司令官一怒之下 ,免除了老有意见的第一军长香月清司的职务,改由方面军参谋长梅津美治郎接 任。这时候华北方面军的第二军可以说更是无地自容,因此当日军发现华军在陇 海铁路上,又有撤退混乱的现象时,西尾寿造於是决定,无论如何日军都要全力 追击突围的华军,以挽回一些日军的颜面。

於是西尾下令日军沿陇海铁路向西追击撤退的华军,而没有遵守大本营的作战 命令指示,在陇海铁路北方保持警戒,结果日军沿陇海铁路追击华军,大有直扑 郑州,席卷中原的态势。因此在华军将领多方的建议下,蒋介石同意在郑州附近 的花园口,由华军破坏黄河大堤。六月八日,大堤破坏成功,黄河大水淹到日军 追击的第十八与第十四师团(不过当时中国方面是把责任推给日军,说因为日 军的轰炸,造成大堤的崩裂),在黄淮平原上,泛滥的大水到处浸泡,又造成日 军布阵的一团混乱,补给也发生困难,迫使日军只好放弃追击。结果日大本营不 得不整顿军纪,撤换第二军司令官西尾寿造以及参谋长铃木率道。

24.8 台儿庄与徐州会战的检讨

台儿庄大捷,其实包括了中日两军在山东南部东西两翼的作战, 华军先后在临沂与台儿庄获胜,所以更为确实的说法应是鲁南大捷,

徐州会战是一个被华军掌握战机所诱发的一个意外军事作战, 这个会战彻底的改变了日本对华作战的战略构想。从徐州会战之后, 日军在战略的主导能力上,开始完全的失控,速战速决的战略成为空想, 日本逐步地陷入中国的战略空间陷阱之中。

而让日本皇军遭到成军以来第一次战场作战的失败。检讨日军的这场大败仗, 以日军战斗的观点而言,可以说是输得相当 的轻敌与大意,最初日军的进逼徐州外围作战,根本是日 军大本营所不同意的作战行 为。日军大本营特别下达华北方面军南下的禁制线, 是在徐州以北百公里之外,所以 徐州会战是一个被华军掌握战机所诱发的一个意 外军事作战,这个会战彻底的改变了日本对华作战的战略构想。

日军不是因为徐州战略地位重要,要打通华北与华中战区,因而准备进攻徐州 ,而是因为华北方面军的不服军令约束,以轻敌的心态,孤军深入,结果在台儿 庄遭到惨败,迫使日军大本营别无选择的动员所有的军力,仓促的发动徐州会战 ,但是日军仍然没有捕捉到华军的主力。

因此,从徐州会战之后,日军在战略的主导能力上,开始完全的失控,速战速 决的战略成为空想。日本逐步地陷入中国的战略空间陷阱之中,日军只有继续发 动武汉会战以及华南攻略作战,将日军绝大部分的部队,都投入了中国的战场, 这时日本既不能击败中国,又不能退出中国,迫使日本最后铤而走险,发动太平 洋战争。

华军很快就能从华北与华东战场的挫败之中,恢复作战的士气与部分的战力, 的确是出乎日军以及所有军事专家的意料之外的。在刚开始的时候,第五战区只 有少数的地方部队活动,根本没有引起日军的重视,但是蒋介石却能灵活的掌握 战机,了解华中的日军正在面对军纪调整与士气低迷的状况,无法从南方有力的 支援华北方面军作战,而入侵山东的日军,又犯了轻敌的态度,因此运用少数兵 力,在山东南部主动攻击日军,造成日军的强烈反应,终於不顾大本营的约束, 擅自的派军深入鲁南。

而李宗仁能够大胆的在鲁南部署部队,迎击日军的钳形攻势,并在台儿庄设下 口袋阵地,是相当杰出的指挥布局,当然蒋介石全力支援李宗仁的作战,把军队 迅速的调进战场,并且还亲自前往前线督战,更是将帅密切配合的战场杰作。而 在徐州作战的华军,无论是地方部队还是中央军,都展现出合作无间的精神,更 是中国自从满清中叶以来的首次杰出表现。其中以孙连仲、庞炳勋、张自忠、汤 恩伯、刘汝明等部队,战术运用灵活,作战表现勇敢,因此战绩最为辉煌。事实 上,华军在此战线上,是同时获得两场胜利, 华军在台儿庄与临沂两处,可以说是左右开弓,先后击败日军左右两翼的钳形攻势, 使日军遭到前所未有的败绩。

当然整个作战华军赢得也相当的辛苦与艰险,特别是在四月五日,日军几乎 突破孙连仲部队在台儿庄的防线,假如日军真的突破这个防线,那么华军的第 五战区司令部徐州,就将会受到日军的攻击,华军将以惨败收场,幸好华军守 住了阵地,汤恩伯军团又合围成功,结果当然是日军遭到了重大的挫败。

不过李宗仁在处理后半段的作战之时,就显得缺乏作战的企图心。当时蒋介石 把更多的大军调给李宗仁指挥,希望李能够掌握战机,充分扩大与发挥战果,但 是李宗仁却突然出现消极保守的心态。如此一来,局势很快的就逆转,集结如此 庞大的部队,又没有积极的攻势作为,那么反而成为日军猎杀围歼的目标。幸而 李宗仁一旦发现局势恶化,立刻果断的决定撤退,决心既强,计划又有足够弹性 ,因此多数华军能够安然撤出,避免遭到日军的包围,但是这种仓惶的撤退,对 於华军部队而言,仍造成很大的疲劳与损失。

虽然在台儿庄大捷中,西北军与川军出力很大,但是绝对不能认为中央军袖 手旁观,事实上,蒋介石在掌握到作战时机之后,立刻调动自己王牌的中央军 全力参战,自己也亲自到前线督战,而没有任何的保留(蒋介石的中央军,早已 在淞沪会战与华北战场上,力拼到损失惨重的地步)。此外,认为黄河决堤是 阻止日军由北而南直扑武汉的说法,也与事实不符, 因为黄河平时水流量很小,黄泛区多半时间也没有什么大水,渡河并非困难之事。 事实上,日军若是沿平汉铁路南下,根本是绕过黄泛区西方,日军没有直攻武汉, 只有一个原因,就是日本没有这个决策的胆识与远见,一直想以最低成本,最短时间, 就可以打败中国。

而日军在台儿庄与徐州会战的挫败, 实在是源於结构上的老问题, 日军前线带兵长官的位阶与权力,都要大於参谋本部的参谋, 因此日军部队在战场上的独断做为,往往根本推翻或是危及了日军全面的作战计划。 华北方面军纵容部队越过禁制线攻击,日军大本营根本既不知情,也无法控制, 等到日军遭到严重的挫败,大本营只有跟着设法收拾残局。 就像日军大本营在济南临时设立的指挥作战中心,负责人只是少将军阶, 别说要指挥华北与华中日军的司令官了,就连师团长的地位都比他高, 这样如何能够确实执行大本营的作战命令?

日本最大的问题是,日军根本没有全面占领中国的实力与决心,只能盲目的希冀中国会丧失抵抗意志而屈服,结果中国决心抵抗到底,日本也就失去了战略的自主性,而最终走上发动太平洋战争的绝路。


原来日本企图围歼徐州的华军,是一个相当有企图心的战略攻击计划,但是日 军仍然犯了低估华军作战能力的错误,在徐州宽广的地区,投入了二十五万的日 军部队,仍然出现兵力不足以构成包围圈的现象,对於当时的日军而言,这已 是其动员部队的极限。同时日军过於自信的判断,认为华军只能利用陇海铁路西 退,因此日本将拦截的主力,全都放在裁断这条铁路的交通线上,而大部分的华 军却从日军的背后,向西南方撤走,使得日军在徐州企图围歼华军主力的计划再次落 空。於是日军又在匆促之中,决定全面深入中国,进行汉口攻略的作战计画。

由台儿庄大捷所意外引发的徐州会战,完全的改变了日军大本营对中国的战略 指导能力,从此日军失去了在中国战区的战略主导方向,一步步的陷入中国广大 的战略空间。日本最大的问题是,日军根本没有全面占领中国的实力与决心,只能盲目 的希冀中国会丧失抵抗意志而屈服,结果中国决心抵抗到底,日本也就失去了战 略的自主性,而最终走上发动太平洋战争的绝路。对於日军而言, 徐州会战是日军陷入中国战略泥淖的「不回归点」,日军明知这是一个泥淖, 但是却无力自拔,自投罗网了。

22.9 参考资料

黄仁宇「从大历史角度读蒋介石日记」,蒋纬国编「抗战御侮」, 黎东方「细说抗战」,吴相湘「第二次中日战争史」,唐德刚「李宗仁回忆录」, 以及王辅「日军侵华战争」。


附注:

[1] 李宗仁的坐失良机, 据说令当时的德国军事顾问福尔肯豪森急的几乎要「扯断了头发」。

[2] 薛岳的能力此时已被看好与器重,正成为华军在战场上指挥大部队作战的一颗新星。

[3] 薛岳亦要求蒋介石惩处失职将领,黄杰因此遭到撤职处分。




Home | Site Index | Forums | Services |

Copyright 1999 Cheng, Lang-Ping 郑浪平

未得作者书面许可前,请勿自行转载,谢谢您的合作!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