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河与长城之战

 郑浪平著《不朽的光荣 - 第二次中日战争史》第十章


    第四军团东北军的万福麟部,从热河南部退到长城防线之
  后,奉命坚守喜峰口,以待西北军宋哲元部的二十九军增援接
  防。东北军在日军猛烈的攻击下,伤亡极其严重,但给予了宋哲
  元部一个缓冲的时间。二十九军在三月七日抵达喜峰口阵地,即
  刻遭到日军的猛攻,于是宋哲元利用喜峰口复杂的地形,大胆抽
  调兵力,从侧面夜袭日军,这是刚攻占喜峰口高地的日军,根本
  没有想到的华军作战方式 -- 竟然敢从侧面发动夜袭,而且是用
  短兵肉搏作战。在近身的肉搏战中,日军优势火力是无从发挥,
  反而是西北军的大刀比日军的刺刀管用,所以造成日军震撼性的
  损失,这就是著名的“喜峰口大捷”。接着上阵的西北军刘汝明
  部,也在喜峰口西边的罗文峪防守战中,对日军发动成功的逆
  袭,造成日军严重的伤亡。


  日本的大陆政策,一直是把经营满、蒙,视为一体的。因此关东军在导
演设立满洲国之后,就把内蒙古东部、长城以北与东北连接的高原地区(当
时为热河省),当成控制东北的战略必争之地。由于当时的苏联已经在一九
二一年,先侵略了中国的外蒙古,因此红军可以由蒙古高原南下,威胁到满
洲国的左翼战略安全。因此关东军认为,只有同时控制热河高原,才能为满

第89页
洲国,增加战略腹地的安全空间:日军一方面可以阻断中国经热河地带,支
援东北抗日义勇军的通道,一方面日军在此地区,居高临下的威胁华北的战
略、政治与经济重镇北平与天津,以及为日本进一步制造“蒙古国”与“华
北国”,建立发展的桥头堡。

10.1  东北义勇军的浴血反抗

  因此在一九三二年三月一日,由关东军一手导演的满洲国成立之时,日
本就已经公开地把热河地区划入满洲国的领土之中 -- 这也等于日本公开的
昭告全球,它下一步侵略中国的目标,必然就是热河。

  而刚好在当年(一九三二年)的七月,在热河东部又爆发了“石本权四
郎事件”,石本是替关东军工作的雇员,带有关东军与热河军阀之间的联络
任务,他在七月十八日的旅途中,受到热河东部抗日民团的搜捕。此事件当
然立刻激怒了不可一世的关东军,立刻兴师问罪,发动部队攻击热河东部的
朝阳,并且使用空军飞机轰炸主要的热河城镇,关东军大有立刻准备进军热
河的姿态,整个华北局势也随之告急。

  不过当时的日本关东军,要想进一步的侵略热河,还是遭到实际的困难
考验,首先日本要先能控制住整个东北的局势。因为在九一八事变后,日本
军阀的侵略激起了东北人民民族主义的反抗,自从马占山率部反击日军后,
东北人民不愿做日本统治下的汉奸与奴才,开始自动自发的组织各种各式的
义勇军,运用自己能够想到的方式,反抗日本。满洲国成立之时起,中国东

北的抗日义勇军,更是风起云涌般的发展,在整个中国东北 -- 从辽东半岛
到黑龙江,都有抗日浴血作战。而一九三二年的夏季,正是东北抗日义勇军
发展到最为强大的时刻,当时接受指挥与支援的义勇军团体就有四十九个之
多,总人数约在三十多万人左右。

  虽然这些抗日义勇军,多半互不统属,更无现代化作战的装备与训练,
但是他们只是凭藉一腔爱国的热血,抱持绝对不愿接受异国统治的决心,就
这样自动自发的组织起来,反抗当时世界级的强权;他们不但在乡间发动游
击作战,更几度围攻沈阳、长春、通化、哈尔滨、齐齐哈尔、佳木斯等东北
主要军政中心,也经常切断南满以及其他的主要铁路干线,当时觉醒与愤怒
的中国人民,没有袖手旁观而让东北义勇军孤军奋战,他们竭尽所能地慷慨

第90页
捐输,也同时不断利用机会传播中国民族主义,使得中国的国家意识与民族
认同,开始在四分五裂的情况之中发芽生长。

  一九三二年五月十五日,立场比较亲华的首相犬养毅,竟然被日军的少
壮派军官在首相官邸加以刺杀,造成日本统治阶层的震惊。从此以后的日本
政府领袖,无人再敢设法与中国进行正常的外交关系运作,使得日本正式的
走上侵略中国的不归路。当时日本的元老重臣感到事态发展严重,因此在协
商之后,决定奏请日皇,召日本海军宿将斋藤宾组阁,当时日本元老重臣的
构想是,日本已经开始走上侵略中国的军事发展,因此需要由军方将领组
阁,以对抗各种内外的压力,而选择海军将领担任首相,也是希望利用海军
与陆军之间的矛盾,能够牵制逐渐失控的陆军力量。

  虽然关东军自己发动攻占东北的军事行动,令日本军国主义大为振奋,
但是由于关东军一再的抗命自重,已经造成日皇裕仁的不满,以及军部与政
府的不安,加上本庄繁虽然统领了大量增援的日军,但是却无法迅速、有效
的压制东北抗日义勇军之发展,而造成日军在中国东北面临陷入泥沼战的危
机。因此在日皇裕仁的指示下,日本新政府与军部协商,决定改组关东军,
一方面要控制关东军那种目无军令的强悍作风,以免政策稍有不合关东军构
想的地方,就会遭到关东军断然反抗 -- 不是先斩后奏的准兵变行动,就是
发动刺杀与政变的自杀式行动;一方面更是要增加与强化关东军的作战能
力,以期迅速的平服东北抗日义勇军的反抗,并为可能的日俄军事冲突,进
行战略准备。

10.2  关东军改组后武藤信义出任司令官

  在日本政府与军方共同协商之后,由日本军部奉日皇之令,在一九三二
年八月八日,下令改组关东军司令部,加强军部对于关东军行动的直接控
制,同时把经略满洲国的所有军事、行政与经济大权,都直接付与关东军司
令部掌控,并且撤换关东军司令官本庄繁,而该派在日军地位崇高,深受日
皇信赖的武藤信义大将,出任改组之后的关东军司令官。这时关东军所控制
的部队,已经多达五个师团与两个旅团,加上各种特种部队以及空军,占日
本总兵力的三分之一以上,成为日本本土之外的最大军事力量,这是日本自
从日俄战争以来,最大的国外驻军行动,自然也消耗日本极大的国力。

第91页
  武藤信义不愧是日军的王牌将领,他接任关东军司令官之后,开始全力
集中运用优势兵力,以强势的火力与新式的战技,加上残忍绝伦的屠杀手
法,在满洲国中,实施先南后北,有秩序与方略的扫荡作战,因而对东北抗
日义勇军产生非常沉重的打击,由于义勇军在没有一致的指挥系统,没有补
给的后勤网路,更又没有足以攻坚的火力,以及现代化的作战技能(东北的
义勇军也不了解全民总体战的运作方式),当然不是改组之后的关东军对
手。因此到了一九三二年的年底,大部分的东北抗日义勇军,在武器枪弹用
完,人员死伤惨重的状况下,逐一地被日军击败,而有少部分退到苏联所控

制的西伯利亚地区,然后辗转的经由新疆等地回国,继续的参与抗日。

  然而武藤信义发现,关东军要想完全肃清东北的抗日义勇军,就要封锁
中国关内经过热河以及山海关支援东北义勇军后勤的路线。所以在一九三二
年的年底,武藤就下令关东军,始把作战目标锁定热河。

10.3  中国再度爆发内讧

  反观中国方面,九一八事变的发生,对于正在进行统一工作的国民政府
而言,不啻是一个超级的政治风暴冲击,当时的国民政府,正苦于内战的分
裂,以及财政的耗竭,哪里能够有力量迎战日本这个世界一等强权的侵略?
更糟的是,日本的侵略,给予各地割据力量一个反抗中央非常有利的藉口,
就是要求国民政府“立刻停止”统一的作战,而将力量转用于抗日。

  不过以事实而言,这个口号非常的动听,但是根本不切实际 -- 因为假如
中国基本的分裂与山头仍然存在,没有一个共同与互信的国家共识,以及统
一的军政与军令系统,她是不可能进行全面性作战的,而只是一个混杂拼凑
的“乌合之众”而已,经不起现代化作战的严厉考验。因此,要想抗日的前
题是加速统一,而非停止统一而接受各山头的拼凑组合。

  事实上,当时中国没有任何的力量,能够领导四分五裂的中国,来对抗
日本,粤派的国民政府,当家才不到一个半月,又得不到各个派系的支持,
差点没把整个国家给搞垮,在一二八事变的危机压力之下,只有紧急把烫手
山芋,再度的丢还给蒋介石。蒋介石一面设法勉强与日本达成上海停战协
议,一面在洛阳召开国难会议(仍然有许多派系拒绝参加)以重新组成政府

的领导阶层。结果是邀请汪精卫出任行政院长,由蒋、汪合作,共同设法面

第92页
对日本的侵略。

  由于国际社会无力主持正义与和平,西方强权更是抱持着怯战与畏战的
心理,因此根本无法牵制与约束日本对于中国一再的侵略,而连日本政府本
身,也都要看东京军部的脸色行事,所以国民政府企图与日本政府直接交
涉,来维持中国主权与领土的完整,根本也行不通。所以当时蒋汪合作的国
民政府,是处在既不能战又不能和的状态,对日本的侵略,只有采取一面抵
抗,一面交涉的方式。抵抗无法阻止日本的扩大侵略,交涉也无法达到合理
的解决,唯一的作用,只是希望延长中日决战的时间,能够给与中国多一些
抗日的准备机会。

10.4  张学良面对着危机四伏的处境  

  而当时直接面对日本侵略热河压力的,还是东北军的负责人张学良,他
做梦也没有想到,日本政府真的会被关东军控制,而直接占领东北。因为张 

学良原先一直认为,只要中国能够与日本政府进行交涉,中国在东北的利益
上,多做一些让步,日本政府终于能够约束关东军,而把东北的主权还给中
国,因此自己所能做的是,设法与日本政府接触,同时尽量地不要刺激关东
军,避免给关东军有生事拖延的藉口,直到犬养毅首相被刺之后,张学良才
清楚地认识到,关东军实际上已经主导日本的大政方针,日本占领中国东
北,是不可能改变的既成事实。 

  在张学良等待日本局势澄清之时,政治现实的压力,由如排山倒海般的
涌到,东北军失去了发展的根据地,立刻就陷入危机四伏的处境,少了东北
的资源,张学良就没有足够的粮饷来支持他所统御的部队,这就成为华北军
政局势一个最为现实的问题。而东北军正处在晋军与西北军夹击的危局之
间,这两支华北在地的部队,不会忘记东北军入关而结束了他们反抗国民政
府的“历史大业”,现在轮到他们等机会收拾东北军了。因此张学良需要非
常小心的保持华北军政力量的平衡,稍有不慎,整个东北军立刻就会粉身碎
骨的葬身在华北。

  而同时张学良又不能不增加开支,来照应流亡在华北的东北军、政部属
以及青年学生,当时单是流亡在北平的东北大学青年,就多达数万人(东

北大学成为全国最大的一所临时大学),这些经费的主要开支,全靠“少

第93页
帅”去设法张罗。张学良又幕后主持与支援在北平设立的“东北抗日救国总

会”,以及“东北抗日义勇军总部”,以支援、照顾在东北旧部的抗日活动
(这些工作都必须由张设法拨出经费与人员来维持)。

  这时候,与张学良有着新仇与旧恨的汪精卫,开始利用机会对张展开报
复。因为汪精卫不会忘记少帅的派兵入关,打破了他一手策划的“扩大会议
派”反蒋的大计,汪更不会接纳一个地方军阀的儿子,竟然一夜之间,越过
自己等党国大老,而成为国民政府的第二号领导人。汪精卫于是企图安排自
己的人马,插手支援东北抗日救国组织的工作,当然被张学良识破而一口拒
绝了,汪又设法要求国民政府对张学良施加压力,派遣东北军进入热河布
防,以对抗日军的可能入侵,而张学良对与汪精卫是早有防范之心,当然认
为这是汪精卫的政治陷阱,更不满汪精卫插手华北的军事。

  而当时的张学良,的确陷在难以自处的彷徨时刻,假如东北军奋起抗
日,即使全部牺牲也是不可能打败日军、收复失地,而只会造成国民政府提
早抗日的危机;假如只求自保,又无法面对舆情的压力与历史的责任,因此
张学良越发地陷入依赖毒品来逃避现实,也更难打起精神,主动积极面对挑
战。当时张学良的体力衰弱,已经到了无法主持一次正规会议的状况,而经
常需要中断会议,进行吗啡的注射。此时东北军的缺乏支援与补给,更突显
出改组后关东军之精壮,就领导的层面而言,张学良当然更不是武藤信义的
对手了。

10.5  汪精卫离职所引发的政治风暴

  虽然在一九三二年年中之时,张学良一度设法振作,准备调兵遣将,对
抗日军进逼热河的军事压力。但是这些还没有健全国家民族观念的地方部
队,假如要想指挥得动他们,最为重要的是,就是能够拿到足够的粮饷,而
当时张学良在财政方面,却最是捉襟见肘,他想安抚东北军都有困难(九一
八事变之后,东北军一律减俸二〇%,表面上是纪念国耻的警惕,事实上,
也是财政的困难),要想调动其他原本与他有仇的部队,更是谈何容易。因
此华北部队中各种不安与不稳的现象,就纷纷地出现了。

  这时候,长期负责热河军政大权的是老牌军阀汤玉麟,这个军阀是当年
与张作霖称兄道弟的“绿林”人物,长于权利手腕的斗争,毫无国家民族观

第94页
念,只知纵容其家族暴虐横行,进行各种的搜刮聚敛,当地人民多有被“汤

老虎”逼上梁山的,因此热河的军政状况,非常的复杂多变。

  在军阀的辈分关系上,张学良算是其后生晚辈,虽然张学良明知要保热
河,就必须除去汤玉麟,但是汤玉麟早就做好政治上的“保险交易”,他与
关东军以及满洲国,明的、暗的都有挂勾。汤的一些部属,也早就有投靠关
东军,做好内应准备的。因此国民政府与张学良都曾设法要调动汤玉麟,但
是又十分顾忌万一弄不好汤会投日,最后在老前辈的张作相的调解下,张学
良接受了暂时拉拢汤玉麟的方法,利用他在热河的力量,来作为日军与东北
军之间的缓冲。

  当时张学良还天真地认为,既然中央一再地表示,非常重视热河的防
务,会优先支援东北军在热河抗敌的各种需要。因此张学良就在利用调兵遣
将的布防之际,在七月底,向国民政府开了一张防守热河,动员作战所需的
后勤帐单,希望政府能够增加军费,因为张学良失去东北的资源,要想维持
现有的军力,已经明显地遭到困难,假如要想接下热河防务,更是力不从
心。

  不料这正惹怒了汪精卫一肚子的怒火。汪原本就觉得他管不了张学良,
但又看不起他如此快速地升起(国民党的两广系统,对于东北军系统有着极
大的成见与反感,认为张学良支持蒋介石,破坏了他们反蒋的计划)。事实
上,当时汪精卫担任行政院长,根本也是一个责任极重的苦差事,外交与财
政的问题可以说是最为严重,几乎天天都要“拉警报”。当时汪正为了剿共
的经费张罗不出,而与蒋介石发生摩擦,因此汪干脆利用这个机会,借题发
挥的先大闹一番而求去。

  同时在九一八事变之后,中国的舆论一度盛行“天下兴亡,匹夫有赖1
的风潮,许多学者文人,个个都成为军事与政治的专家,每天报纸上都有这
些人物的高调之论。当时大部分的“学者”都认为,防守热河,痛击日军,
是国防上的唯一选择。他们一直严词批评国民政府与张学良的懦弱怯战,不
能像十九路军一样奋起“打败”日军(国民政府当然不敢明讲十九路军终于
是会被日军“打败”的事实)。因此张学良迟迟没有出兵热河,就成为贻误
戎机的箭靶,真是到了人人都曰可杀的地步2。 
___________
1 其赖当耍赖、赖皮讲。
2 事实上,当时不负责任之文人论政的风气是,抗日是自己不必出钱,自己子弟不用当兵,
但是天天指挥政府去抗日,骂自己人内行,打日本人不敢。好像出兵不要粮饷,作战不要考虑
战略部署似的。

第95页
  因此,汪精卫在八月六日,突然公开发表措辞强烈的电文,痛责张学良
不知守土有责,只知藉机要钱要粮的聚敛无度,因此要求张学良辞职以谢国
人,自己也同时去职,以表示非为权力斗争。这通政治斗争的电报,立刻得
到大量舆论的附和,人人都加入痛责张学良的阵营,当然引爆了国民政府内
部严重的政潮,汪精卫离职使得国民政府也跟着总辞。张学良虽然试图为自
己的立场辩护,但是只更为露出他调度的困难,以及不受谅解的窘境,因此
张学良也跟着宣布辞职,这样在大敌当前之际,南京与北平,又陷入了严重
的政治斗争之中,军事运作当然形同瘫痪。

  这时候,只有靠蒋介石出来收拾残局,汪精卫原本就是干不下去了,因
此去意甚坚,蒋介石只有请宋子文代理行政院长。但张学良的辞职,立刻引
起华北各个军人派系的强烈反弹,他们既不满汪精卫的干预华北军事,更担
心张学良去职会使华北平衡的力量被打破。因此华北各军的将领,由宋哲元
领衔发出支持张学良的通电,蒋介石只有改组华北军政组织,由蒋介石自己
出任军委会华北军分会主任,但是蒋介石藉口无暇分身就任,仍请张学良代
理。经过这番的政治波折,中国军队根本没有办法进行热河的布防,但是关
东军已经在东北,完成大部分的扫荡义勇军作战任务,而开始把军力南移热
河与辽西了。

10.6  实力悬殊的热河之战

  就整个战略与军力的布署而言,热河之战,根本不需正式的接战,就已
经可以看出结局了。武藤信义大将所统领的关东军精锐,兵精粮足,士气高

昂,对于热河正进行有计划与大胆果决的作战准备,并且更积极进行政治上
的策反工作,找到不少的汉奸军阀作为内应,因此日军清楚掌握了热河军、
政局势的情报。

  而张学良虽然在形式上统领华北各军迎战,但是这些部队之间本有异
心,更是还没有建立真正的国家民族共识,加上粮弹不足,训练不够,后勤
缺乏,号令不一,参战各军主要的关切焦点,还是如何保持自己的生存与利
益,对于命令,也自然各有自己的立场与打算,这种非现代化又非国家化的
杂牌军,根本不是威望不足的张学良所能调动自如的。不过在当时的华北,

第96页
除了张学良之外,也找不到更好的统帅,而蒋介石以及中央军仍然在陷在华

中与华南的几个战场上,根本无法分身。

  虽然在军力对比上是如此的悲观,不过在舆论与现实的压力下,国民政
府对于热河的防守,仍然有着期待,由于国民政府与东北军先前对于东北与
日本的局势发生误判,而在东北采取了不抵抗主义,使得东北近乎没有抵抗
下就沦陷,因此造成国民政府成立以来,最大的决策性错误,因此,国民政
府必须要在热河,有些奋战的表现才行。而在一二八的上海事变中,中国守
军英勇作战的表现,又让当时急切寻找好消息的舆论觉得,中国军队与日本
军队进行正面作战,并非完全不可能获得理想的战果。这些纸上的“军事专
家”,以及靠煽动民意为奥援的政客们,制造出的一种错觉,就是只要逼国
民政府立刻在热河与日军作战,中国就是不赢,大概也输不到哪去。

  因此虽然蒋介石了解,此时的中国仍然不能因为热河的领土保卫战,而
与日本进行正式的决战,但是在热河,至少要打一场牺牲惨烈的抵抗战,以
减轻民意的压力。所以当日军开始有意部署攻击热河之时,蒋介石就三番两
次的急电张学良,要张学良设法调兵遣将,积极的准备进行热河之战,必要
时中央决定增援六个师的部队,支援热河保卫战。蒋介石实在希望张学良能
在热河有一番浴血抵抗的作为。

  由于张学良不战而丢掉东北,不但军政资源大部尽失,且东北军的威望
与军心都受到非常严重的打击,因此更增加张学良调动在华北的各个山头部
队作战的困难。在这种情形下,张学良哪里敢再欢迎中央军的加入,而破坏
华北各个军系之间的平衡。何况到时候中央军会听谁的命令,才是一个更大
问题?假如张学良指挥不动中央军,那么东北军在华北的前途,就更加的岌
岌可危了,因此张学良就极力婉谢中央军北调,却希望中央给与热河布防充
足的后勤与军费的支持,但这是国民政府无力也不愿办到的。

  张学良面对强敌压境与后勤支援不足的困境,一种疑惧与保本的心理,
就左右着他迎战的决策。同时张学良对于热河局势未来的发展,也产生错误  
的判断:由于关东军并未藉着石本事件,扩大对热河的进攻,同时关东军也
在私下加强游说东北的部分将领,要求他们设法寻求中立或是靠拢,所以张
学良认为,日军仍忙于对付东北抗日义勇军,进攻热河的兵力恐怕不足,加
上日本也要顾及国际社会的压力,因此目前应有一段观望与缓冲的时间;而
且中国方面的部队既没有胜算的把握,日军暂时又无力威胁热河,那么目前

第97页
的策略最好是不要主动的刺激关东军,因此倒不如暂时留着两面派的汤玉

麟,正好可以作为东北军与关东军之间的缓冲。因为一旦中国的部队进入热
河,不但会有严重的后勤问题,也会改变目前的战略平衡,那么关东军就不
可能坐视中国军队在热河布防,这样必然会提早引爆双方的直接冲突。因此
张学良一直设法在拖延派兵进入热河的时间。

  不过关东军对于夺取热河,根本是有关占领满蒙成败的战略设计,因此
这已经是日本政府、军部以及关东军共同的政策目标,只待适当时机来临,
就必然会动手。在关东军开始调兵遣将、准备部署进攻热河之时,其驻扎在
山海关外围的部队,却抢先一步行动了。一九三三年一月一日晚间,日本榆
关铁路守备队队长落合甚太郎少佐,藉口关东军受到中国军队的手榴弹攻
击,对中国守军提出了无理的要求,再要求不遂的情况下,于一月二日对中
国守军发动军事攻击。

  由于当时张学良担心东北军与关东军会在山海关发生直接的冲突,因此
只布防极少的部队在山海关阵地,名义上是一个团,实际是只有两个营而
已。而根据辛丑和约的规定,中国从山海关经天津到北平的铁路沿线,是不
准建筑防线,与增加驻军的。日军的攻击在遭到中国守军的反击之后,关东
军立刻就调动第八师团部队,以及日本空军与在渤海的军舰,以强大的联合
火网,猛攻戍守山海关阵地的东北军。在兵力与火力悬殊的情形下,东北军
惨烈的抵抗日军的攻势,但却无法扭转敌众我寡的劣势,山海关以及附近的
战略阵地,就都被日军占领了,这使得中国在热河的防线,出现了侧翼洞开
的危急状况。

  关东军新任司令官武藤信义非常清楚的知道,假如日军不能迅速地夺取
热河,而将中国军队逼到长城以南,那么东北的义勇军,就会继续有后援而
反抗满洲国与关东军;更为重要的是,当假想敌苏联发动攻击在东北的日本
部队时,日军需要有更为广大的战略纵深进行防卫反击。不过在当时,东京
的参谋本部仍然认为,关东军进攻热河的时间应该适当的延后,因此特别派
遣总务长梅津美治郎大佐前往东北,要求关东军谨慎从事。但是武藤坚持,
用兵就是要能大胆的出敌不意,由于武藤在日军中崇高的威望与地位,因此
参谋本部也就不再反对武藤的用兵计划,转而支持关东军在一九三三年年初
进军热河作战计划。

  这时的日皇裕仁,已经沉湎在日本帝国扩大版图,以及皇军神威无敌的 

第98页
热情之中,对于武藤的进军热河计划,当然是非常的高兴与赞成,因此立刻

颁布敕命,允许关东军进兵热河,成为日本正式侵略中国的第一个作战敕
3。武藤大将在奉命之后,在一月二十七日到二十九日,连发三道进军命
令,派遣第六、第八师团与第十四与三十三混成旅团,加上所招降的满洲国
的汉奸部队,总计八万多人,果断的向热河发动三路攻击。不过当时武藤所
奉的热河作战敕令,是只准关东军在热河地区之内进行作战,敕令特别规
定,关东军不得越过长城防线,进入中国的关内,以免国际社会对于日本造
成过多的压力。但是武藤的热河作战计划,却把作战重心,放在攻击长城与
威胁平、津。

  武藤的热河作战计划大体如下,他下令第六师团与满洲国的汉奸部队,
一面招安,一面奔袭攻占热河北与东部,在得手之后,然后立刻向南旋转直
切中国军队的长城防线。而第八师团与两个混成旅团,则是直接先进攻热河
南部的中国守军,然后就地南攻长城防线。由于日军的作战训练与装备,都
是为了在西伯利亚与俄军进行野战所设定的,因此非常适合在冬季酷寒的关
外作战,同时日军又首次使用空军配合作战,充分发挥了日军火力与机动力
的专长。而中国的守军,却只是由军阀改编的地方部队,根本没有大战线联
合作战的能力、装备或经验,更是根本没有见过飞机的火力攻击了。加上后
勤不足与政治斗争的问题,华军没有提早进入热河进行阵地布防,仓促之间
进入热河,当然只有挨打的份了。

  这时关东军在奉命进入热河之后,却未立刻发动攻势,反而在进行周密
的布署,以及准备后勤的支援。这种“缓进急战”的战法,迷惑了中国守军
的判断,以为日军兵力不足,不习惯在塞北高原冬季作战,需要集结更多
的兵力才能发动真正的攻势4,因此国民政府也大张旗鼓地发表保卫热河宣
言。

  当时代理行政院长宋子文特别热心支援热河作战,在二月十八日,与张
学良等人亲自前往热河劳军,声明国民政府一定会在热河与日军打到底,而
且慷慨的带去一笔军费,甚至派出自己的亲军税警团前往热河。国民政府摆
出一副决心迎战的气势,宣称可以在热河有效防守三个月以上,因此当时中
___________
3 这回连中国是否“挑衅”与“威胁”日本的藉口都免了!直到今天,只要中国人继续对抗
日战争历史的全貌一知半解,日本就继续教导它的下一代,日军当时只是“进出”中国而已。
4 当时南京军委会估计,日军需要在热河投入六个师团,才能顺利地进行作战,如此势必要
再从本土增兵。

第99页
国的舆论大都认为,由一二八上海作战以及东北抗日义勇军的战绩来看,中

日之间的战力“其实”相差有限,所以对于热河之战,抱持了很乐观的期
待(殊不知中日两军的战力,若在真正的野战战场上对决,还是差得太远
了)。

  这时在各方面压力之下的张学良也打起精神,经过几番的讨价还价之
后,他将华北的各军,编组成八个军团迎战日军。由于张学良认为热河作战
只是一种苦肉计,以牺牲来换取同情与时间,根本就不认为华北的军队能够
守住热河,因此张学良仍然将各军的主力放在保卫平津:第一军团于学忠与
第二军团商震镇守滦东,第三军团宋哲元防卫通州,第四军团万福麟才进入
热河南部布防,第五军团就是汤玉麟的部队,第六军团由与汤有关系的东北
军老前辈张作相,混编东北军与支援的义勇军,防守热河中部,第七军团傅
作义在察哈尔待命,第八军团则是由中央军的杨杰在北平做为预备军力。

  整个华军的人数虽多达二十万人,但是战力与火力都严重不足,更是没
有统一的指挥与足够的后勤支援。张学良知道反正热河是绝对守不住的,他
的作战安排重点是要华军能够打一场还算过得去的防守作战,好对舆论有个
交待,因此大军不易深入热河布防,以免受到日军的切断与围歼,而以主力
保住平津。就华军的兵力布局而言,是南重北轻,主力都在河北边界而非热
河。

10.7  长城浴血抗战

  在这个时候,关东军已经静悄悄地在热河完成作战准备,兵力迅速的集
中到攻击位置,在完成了收买汤玉麟部属的最后交易价码之后,武藤信义下
令在热河与辽西的关东军,在二月二十三日发动全面攻势。由于热河人民多
年来,不堪汤玉麟的苛政剥削已久,因此在战争开始之后,热河百姓不但不
支持华军进入热河布防,反而发动抗暴的民变,造成关内北调的中国部队,
受到民团的攻击与破坏,难以在时限内完成布防。而中日两军在刚一接战
时,北部战线的汤玉麟部队,就立刻变节投降,跟着东部战线也同样溃退,
因此造成日军顺利地在三天之内,席卷热河北部与东部,然后立刻分兵三
路,直扑热河省会承德与热河南部的长城防线。

  而指挥第五军团的汤玉麟,在接到前线战败消息之后,立刻动员所有运

第101页
输车队,载运自己的私产与大量的鸦片弃城而逃,造成热河作战中国军队的

防线与士气全线崩溃;三月四日,日军仅以一百二十八名轻骑兵长驱直入,
就轻取省会承德,至此热河之战已陷入全面的混乱之中,参战各军只有先求
自保。建制比较完整的第四军团的万福麟部担心受到包围,接战之后立刻仓
惶的撤退到长城防线附近,而混杂编组的第六军团张作相部,也在压力之下
溃散。在一片的混乱的局势下,各个立场不同的部队是否接受日本收买而哗
变的谣言,更是有如风声鹤唳般的动摇了军心。

  这时候,整个华北已经进入面临日军席卷的危急时刻,华北各军将领以
及政治与社会民意领袖,立刻联名急电蒋介石,要求蒋介石兼程前往北平坐
镇指挥,否则华北局势势将糜烂崩溃,北平与天津都可能会不守了。

  而这时蒋介石在南方也是自顾不暇,他在江西剿共的中央军也正遭到败
绩,根本无法抽调大军北上,财政更是吃紧到与代理行政院长宋子文闹翻。
但是在接到华北告急的情报之后,蒋介石只有急调二十五师关麟徽,第二师
黄杰,第八十三师刘戡,由徐庭瑶指挥,组成第十七军战斗序列,前往北平
与长城防线,支撑面临崩溃的地方山头部队。但是由于中国在热河的杂牌军
守军,根本不堪一击的溃败,激起了全国舆论一面倒的声讨,一股政治风暴
已经冲击到国民政府的整个军政结构,要求张学良下台负责,成为舆情一致
的“共识”。

  蒋介石原没有料到热河的战事,会出现如此快速变盘的局面,因此在接
到大局出现崩溃的急电之后,于三月九日匆匆的北上抵达保定,他立刻会晤
了张学良与华北其他军政领袖。张学良自知自己无力指挥全局作战,更无法
对于热河的溃败作出交代,只有请辞本兼各职,准备转到上海进行戒毒复
健,然后出洋考察。蒋介石立刻接受张学良的辞职,并且指派何应钦负责指
挥华北各军,沿长城防线进行抗日作战(这时东北军各部都能识大体,没有
因为张学良的离职而搞出花样,这以中国当时的地方军割据状况而言,是几
乎绝无仅有的表现)。

  武藤信义灵活地运用兵力,十天内就轻取热河之后,立刻决定依照计划
扩大战果,以乘机为华北分裂,创造有利条件;他也想要痛击北上增援的中  
央军,以为日军在上海作战不利,挽回更多的面子。因此武藤规划的作战目
标重点,不只在夺取热河,更是要进袭长城防线,特别是要狠狠的教训一下
蒋介石的中央军,以打散蒋介石的国民政府所开始建立的威望与凝聚力。

第102页
  蒋介石这时在张学良完全的配合下,果断地改组华北守军的战斗序列,
由于援救热河已是不可能了,于是想在长城防线,给与日军攻势有效的遏

阻,而东北军即成为争取布防时间的前方“炮灰”了。何应钦下令增援的中
央军,于西北军宋哲元部、晋军商震部,跟在东北军之后,进驻地形险要的
长城关口,正式迎战日军的攻势。

  第四军团东北军的万福麟部,从热河南部退到长城防线之后,奉命坚守
喜峰口,以待西北军宋哲元部的二十九军增援接防。东北军在日军猛烈的攻
击下,伤亡极其严重,但给与了宋哲元部一个缓冲的时间。二十九军在三月
七日抵达喜峰口阵地,即刻遭到日军的猛攻,于是宋哲元利用喜峰口复杂的
地形,大胆抽调兵力,从侧面夜袭日军,这是刚攻占喜峰口高地的日军,根
本没有想到的华军作战方式 -- 竟然敢从侧面发动夜袭,而且是用短兵肉搏
作战。在近身的肉搏战中,日军优势火力是无从发挥,反而是西北军的大刀
比日军的刺刀管用,所以造成日军震撼性的损失,这就是著名的“喜峰口大
捷”。接着上阵的西北军刘汝明部,也在喜峰口西边的罗文峪防守战中,对
日军发动成功的逆袭,造成日军严重的伤亡,因此西北军一时声名大噪(大
刀队也被渲染成为中国抗日的无敌利器)。

  另外一只东北军王以哲部,则是奉命在古北口挡住日军的攻击,这是日
军攻击的主力所在,目标是直扑北平,而与中央军进行决战。抵挡日军前锋
的东北军从来就没有面对过如此正规作战的场面,在日军优势的陆、空联合
炮火攻击下,遭到极其严重的损失,但是仍支撑到让关麟徽二十五师在三月
十一日赶到古北口,占领阵地,而与日本第八师团主力接战。双方血战三昼
夜,战事之惨烈,前所未见,日军使用陆空联合攻势,特别是其长程巨炮的
火力,具有极大的杀伤力,造成华军所有的防御阵地几乎完全毁坏,师长关
麟徽负伤,全师的伤亡超过一半以上。

  日军几度组织敢死队进攻,才压迫伤亡惨重的华军二十五师,退到南天
门布防。这时由黄杰的第二师接替迎战,在南天门防线,与日军展开浴血作
战,这场作战维持了五天,由于全师伤亡极大,中央军的防线再度被迫南移
到新开岭,由刘戡部接防,日军继续猛攻。就这样中央军轮番接战,日军也
一再的增补兵力,双方力拼到五月十三日,由于中央军已经伤亡过重,而失
去战力,不得不全线撤退,日军的兵锋前缘,就直逼北平近郊的密云附近
了。 

第103页
  而正在此时,日军突然在四月二十日主动地从所攻占的滦东地区后撤,
这是因为日皇已经关切到关东军“违命”,擅自越过长城进入关内作战的情
况。裕仁在十九日接见参谋次长真崎大将,询问有关关东军为何会出现在关
内之后,迫使军部急电关东军司令官武藤,命其撤军。武藤当然不敢公然违
抗敕令,所以立刻将关东军从滦东调回关外。但是由于板垣征四郎企图策反
汉奸,制造华北自治的计划正在进行到紧要关头,因此急电关东军不能撤回
关外,否则整个策反计划将会功败垂成。最后武藤只有派遣关东军参谋长小
矶国昭中将,赶回东京,争取军部与日皇的同意与谅解,特准关东军在长城
“沿线”作战,已达成收买华北军阀,瓦解国民政府在华北主权的政略目
标。

  由于日皇裕仁对于关东军在热河作战的“伟大”胜利,是万分的高兴与
满意,因而亲自传谕,嘉奖日军在这次热河作战的英勇表现。裕仁完全忘记
了,这是对中国的公然侵略,日本根本没有对中国宣战,也没有任何的事变
籍口,就在中国境内大动干戈。同时他也批准了小矶国昭的长城“沿线”弹
性用兵方案,因此关东军很快又回到关内,再度对平、津形成包围。

  不过华军在长城防线的浴血作战,的确惊动了国际社会的注意,连一向
袒护日本的英国,都已抗议日军进入关内,已经影响到英国在滦东的煤矿利
益;美国更是一再知会日本,日军行动已经违背了门户开放政策。日本军部
更为担心的是,假如战火继续向南延伸,关东军将会受到苏联背后攻击的危
机,因此日本参谋本部在五月十八日,下达了“华北行动纲领”,要求关东
军要在六月底之前,必须结束在关内的军事行动,以抽调足够兵力,应付苏
联的军事压力,并且继续扫荡东北义勇军。

  所以关东军在确定板垣制造华北“自治”的工作,迟迟没有具体的果效
之后,也就同意与国民政府的代表黄郛协商,最后由交战的前线军队指挥
官,签订撤军的“塘沽协定”,日本取得控制滦东,与栽培汉奸政权的利
益,中国则是勉强地得到一个喘息的机会。


www.ccina.com

中国失土收复论坛

郑浪平 《不朽的光荣 - 第二次中日战争史》

www.npla.org/glory